“我們現在過去吧。”丁志義和其他研究員帶著陳神走出生產間,往存儲樣品的房間走去。
“現在第一批樣品基本都在進行性能檢測,所以我們只保留了三米的原始樣品。”
陳神聽著丁志義的話,一邊穿上覆蓋全身的防塵服,走進了存儲間。
房間里的溫度并不高,陳神看了一眼是恒溫的十八度。
納米線管對于溫度并不敏感,畢竟是要放到發動機上面使用的,保持這個溫度只是生產車間的習慣。
研究員取出一個玻璃罩住的小盤子,端到幾人的面前。
陳神隔著玻璃罩看向里面,然而啥也沒看到……
不過這很正常,陳神只是看向丁志義,他遞過來一支手電筒。
陳神打開手電,照向盤子的中央,那里畫著一個圓圈。
在特殊的光照下,只見那個圓圈范圍里面隱約露出了一條連貫的環繞光芒,就像是把一根會發光的繩子盤成了一個圓圈。
這些線管在加工的時候就已經進行過處理,遇到特定的光照,是會發光的。
只不過這個手段只能確定它的位置,真要觀察它的詳細情況還得用到掃描電鏡這些專業的設備。
陳神圍著這個盤子轉了兩圈,就讓研究人員把它放到電鏡上。
很快,它的詳細圖像就在監視器上面出現。
在掃描電鏡下面,它的斷面結構一覽無遺。
它只有四納米的直徑,然而在這么小的尺度下,內部的導線和外部的絕緣層都清晰可見,如果把它放大的話,看起來似乎跟一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電線完全一樣。
這不是世界上最細的納米電線,最細的納米電線早就已經被制造出來了,僅僅只有三個原子寬。
不過那玩意屬于實驗品,壓根不能投入使用,也沒有應用場景。
但是眼下這個納米電線卻是實實在在要裝到飛船身上去的,而且工藝的成熟度和復雜度也遠遠超過之前那個成果不知道多少倍,僅僅是納米電線自合成五十七米的成績,就能讓其他國家看不到車尾燈。
這是從材料到工藝,再到后期加工的全面超越。
等看完了整個樣品概況,陳神才開口詢問“這一個批次的樣品測試大概還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大概還需要三到四天。”
“那剛剛那臺機器是在生產另外一種需要測試的納米線管吧?”
“沒錯,我們目前打算一種一種地生產,測試之后沒有問題的話就量產納米線管機,然后開始大量生產納米線管。”
丁志義說道。
他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偏向保守。
靠著目前這臺納米線管機,一種一種地生產需要的納米線管并且進行測試,如果后面確定機器沒有問題可以定型了,再開始增加機器的產能,進而提升納米線管的生產力。
畢竟只靠著目前這臺機器一次幾十米的生產,想要生產完黑羚羊號需要的幾千米線管,得來回折騰幾十次。
而且其中耽誤的時間都夠生一次孩子了,所以擴大產能是必須的。
只不過陳神還是不太滿意。
“這幾天時間里把剛剛那臺納米線管機的全套設計資料都給我,如果我沒有發現缺陷,而且這一批樣品里面沒有出現問題的話就先多生產二十臺吧,這個東西短時間內突破不了產能極限的。”
“不然等七種線管全部都測試完,納米推進器的生產線都可以投產了。”
丁志義擦了擦腦門上的汗,“這萬一出了問題就太浪費了,不知道上面會不會批準啊……”
項目預算這些事情陳神是不管的,王倩算是管一半,但是這種增加幾十臺機器的大動作是必須要報備審批的。
按照丁志義以往的經驗,這個申請大概率是要被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