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設備都下船之后,這次藏羚羊的主要任務之一,挖掘嫦娥一號殘骸的任務才正式開始。
月球上,由挖掘機器人帶頭,后面跟著一架殘骸運載車,正在“火速”趕往附近的嫦娥一號撞擊點。
n通信系統架設好之后,月球上的微小設備也可以連上網絡了,它們身上攜帶的攝像頭也可以通過5g網絡實時傳送到激光通信車上,再置換信號類型發射回地球。
現在地球上,大家看到的直播鏡頭就是挖掘車上安裝的攝像頭。
從飛船降落地面通往撞擊點的路途比較近,而且相對平坦。
觀眾們跟著無人車的鏡頭,心情也相當愉快,一路上點評一下這塊石頭,那塊石頭的,甚至已經有人開始在彈幕里瓜分月巖的歸屬,這塊歸誰那塊歸誰……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無人車走到撞擊點的邊緣。
此時,映入國內外所有人眼簾的,是一地的殘骸。
許多殘骸都已經被月塵覆蓋,只在表面露出一點點。
在灰白的色調下,這些殘骸的零件仍然反射著無人車的燈光。
月球沒有大氣層,攝像頭可以拍到宇宙的無盡深邃。
在宇宙的黑暗和空曠下,直播的鏡頭也充滿了冷意,仿佛只有無人車照耀之處可以看得到一絲絲的燈光,可以取得一點溫暖……
這里就是嫦娥一號的埋骨之地。
在生命的最后,它獨自撞擊月面,把自己撞了一個粉身碎骨。
許多觀眾看到這一幕都不禁感傷。
“雖然只是一顆衛星,不過想到這樣的大功臣在完成任務之后就撞了個粉身碎骨,我總覺得有點遺憾。”
“它身上的月球不是風吹起的,是它在最后時刻撞擊起來的,這是它永眠之前給自己蓋上的被子啊……”
飛控大廳里的陳神跟何偉看著也頗有感慨。
何偉指著鏡頭上的殘骸,“你看,這個應該是它的d立體相機,那個可能是它的激光高度計,還有線譜儀和光譜儀……”
陳神試圖努力分辨,不過最終他還是放棄了努力,這些東西他平時接觸得不多,而且這些儀器的航天款式他更不了解,壓根不可能像何偉一樣,看到一點邊角就能知道是哪個部件。
飛控大廳里的工作人員們來不及感傷,他們還要操作挖掘機和運載車,把衛星的大件殘骸挖起來。
在月球上嫦娥一號的撞擊詳情到底怎么樣,他們也沒有太清晰的圖像,沒辦法提前進行程序設定,所以這次的任務主要就是靠他們手工操作。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這次只需要把容易回收的殘骸碎片回收即可,一些只在地面留下一個小角甚至是深埋地下的殘骸可以等到載人登月的時候再回收。
比起何偉的感傷,正在值夜班的亞瑟也在端著自己的黑芝麻咖啡,哼著心儀的歌曲收看藏羚羊登月的直播。
而且今晚他不是一個人在值夜班,畢竟國內登月這種大事他一個人根本看不過來,所以今晚是全組的夜班。
只不過跟網友們的關注點不同,比起什么通信車,或者什么5g網絡,他和同事們更加關注藏羚羊號在這場直播里的表現。
在他們的電腦屏幕上,一個藏羚羊的3d模型已經制作出來,趁著挖掘車正在回收衛星殘骸,大家按捺不住開始對剛剛直播的畫面進行實時分析。
因為在他們這些專業情報人員看來,藏羚羊號剛剛的表現實在是太不正常了。
“這艘飛船的開門方式太奇怪了!”亞瑟首先說出自己的看法。
這句話馬上就得到了三四個人的認同。
“這種后艙門整扇向下打開的方式我只在支奴干直升機上見過,這樣可以一次性運輸大量的貨物或者人員。”
一個對武器裝備不夠了解的情報員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