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酒店,王明拿著一個營業執照,一直惦記的合資公司成了。
在以創匯為前提的情況下,市招商局的局長親自帶著王明,一路綠燈的拿下了執照。執照下來林釗銘就在招商局的見證下,簽署了進貨合同。剛簽完字,第一批港幣定金已經從香江打到了賬戶。
因為80年代內地和香江之間沒有直接轉存銀行,所以香港錢款都是通過香江新華社轉存,香江新華社直屬中央領導算是涉外機構,外部資金肯定是作為外匯存入國庫,內地會根據投資金額的匯率轉成人民幣撥款,這樣就能直接顯示到賬保存,中央會根據用途直接核實,然后撥款種花幣到賬戶,外匯是要歸國庫的。
招商局這一大功績上面很容易看到,拿土特產換外匯,不影響國內市場秩序,利于國家、利于農民,還能增加就業,消除社會隱患。
報紙的記者已經拍照,明天市報或者省報肯定會有消息。
80年代的國內,對外匯是極度需求,在當時國產的商品放到國際上去掙外匯那可基本上是虧著賣的,然后國家對工廠進行種花幣補貼的,這些能掙外匯的企業也是牛到不行的,基本上只要能掙外匯的企業,在80年代基本是橫著走的。
王明在會上和招商局的幾位領導相談甚歡,領導有了政績,王明得了實惠,從此以后王明就可以讓家里人堂堂正正花錢了。
何清文局長50多歲,斯文干凈,氣質很好,他拉著王明的手對林釗銘說道“既然是釗銘兄的侄子,那以后也是我的晚輩。好好干,以后有困難來找我。”
王明趕緊致謝,順桿爬的喊了一聲“那以后就麻煩何伯伯照顧了。”
林釗銘說道“不用跟何伯伯客氣,憑我跟你何伯伯的交情,你把他當做自己親伯伯就可以。”
何清文說道“釗銘兄說得對,不必見外。”
王明很感謝林釗銘的介紹,這是林老先生把內地的一部分人脈交給自己經營。
人脈在國內這個人情社會里才是最大的資本,沒錢了可以再賺,失敗了可以從頭再來,要是沒有人脈和資源,那就真的是舉步維艱了。
那些名門子弟就算是一分錢沒有,只要張嘴叔叔伯伯叫幾聲,憑著家族留下的人脈和自身的眼界很快就會有人扶持。
王明是光著屁股打天下,跟別人沒辦法比,現在經營人脈,怎么也搞不過名門子弟,這些東西是隱形的巨大財富,但是有人生來就能繼承。林釗銘不但出錢而且還把自己的內地人脈交給自己,這就是對王明來說是巨大的幫助。
何清文笑著道,“王明一表人才,辦事情干練,這個合資公司你叔叔交給了你,你一定要好好做,只要照章納稅合法經營,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怕。”
王明趕緊點著頭說道“何伯伯放心,我一定遵紀守法。出口創匯的產業,國家本來就扶持,稅務本來就低,這方面肯定不能少一毛一分的。”
三個人聊了一會,何清文在市政府有公務處理,謝絕了王明的會餐。
王明陪著林釗銘離開了市政府,王明這次最大的收獲是在市政府認識了很多的叔叔伯伯,這樣以后求見誰用晚輩的名義就可以了。
林釗銘邊走一邊對跟在自己身邊的王明道“我準備投資內地服裝行業,按照你說的我派人調查過,內地的廠房工人,價格比國際上便宜六七成,甚至還有可能更低,同樣的款式,同樣的質量,成本卻比別人低5成,拿到香江出口,幾年就會回本,有的賺。”
王明早就知道這些,這是剛剛開始,幾年以后政策更開明,小廠子也好、小作坊也好,尤其是服裝行業都開始按照名牌真品一比一的比例仿制。國內山寨貨橫行,樣式與真品完一樣,價格只有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王明附和著林釗銘說道“服裝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內地開設工廠,從香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