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東北五十里的安戎縣,原是后秦后秦依隴山防險要防御赫連勃勃的侵吞蠶食,在清水西岸筑城設立,并于城東六七十里的隴山峽谷中建有大震關,東北約九十里便是街亭道口,建有安戎關。
赫連勃勃吞并關隴后,并不怎么重視境內關隘,基本處于廢棄狀態。渭北隴西多丘陵梁峁,溝壑縱橫,道路難行,只有長離川東西兩岸的河谷地形稍為平坦一點。
陸萬斛作為前軍大將,仍是提前兩天就到了清水北郊大營,先以賀安平、劉伐奴率第四軍,加梁州兵一個軍沿清水河谷一路向北,攻取安戎縣城之后再收取大震關、安戎關之北的街亭。
待李德元一到,合七個軍近四萬步騎進逼北面九十里的隴城,不料赫連助興、赫連叱干已聞風喪膽,率殘部縱火焚城后逃竄,大軍當晚只得在城外駐營,并連夜軍議。
李德元居中而坐,目視眾將道“赫連助興麾下大概還剩下一萬步騎,倉促北逃肯定不會去成紀,必然退守瓦亭、木峽關一帶,那是長離川源頭南下天水的重要關口,必須要拿下,郭卓將軍!你覺得需要多少兵力?”
“十二個旅如何?”郭卓想了想,又補充道“至少要有兩旅騎兵,還請將楊習之調過來!”
西路軍騎兵只有一軍,郭卓一次就要兩個旅,還要楊練子,這有點超出李德元的預計,但又不好太苛,嚴厲道“那你可率本部第七軍及梁州兵一軍,至少得攻下瓦亭,嚴守長離川通道,而且行軍一定要快。”
次日,郭卓與李德元率部分道而行,讓楊練子領兩旅騎兵先行,與副將竇晃一路廣派偵騎刺探赫連助興的去向,當日急行軍百里,追趕至緒公山之北,在瀛川水北岸扎營,入夜時分斥侯回報,赫連助興卻先一步分兵去成紀、平襄二縣大掠一空,將附屬部族全部遷走,而其本部已到距此百里的瀛川(甘肅靜寧縣東南)。
這下郭卓大喜,赫連助興如果輕兵北逃,很可能就追不上,但帶了雜七雜八的部族牧民,人丁雜物又多,會極大拖慢行程,最多再有一天半就能趕上了。
長離川河水湍急,兩岸亂石嶙峋,北面還有籠干川、好水川、六盤水三條河流皆發源自六盤山內,自東北向西南匯入長離川主河道,這一帶的山地峽谷也多是從東向西傾斜,形成一道道的山梁,即是沿河岸行軍也十分艱難。
三日后的下午未時,郭卓率萬余步騎終于在籠干水之北的馬頭山下追上了殘敵,其時雜胡牧民正趕著大群的牛羊和馬匹,攜帶著營帳雜物等上山,赫連助興顯是也獲知了追兵的消息,自領本部在山下河岸邊荒地上列陣斷后。
楊練子所部先到,距敵陣七八里稍稍休歇馬力,待步軍以戰斗隊形趕上來,掩護步陣緩緩前進至三四里駐馬觀敵。此時赫連助興殘部還有步、騎各一半,共萬余兵力,仍有很強的戰斗力,只是整體上士氣不高。
不想陣形還沒排列妥當,僅前陣和兩冀初步齊整,后陣方向還有長長隊列的士兵自南面趕來匯聚,還沒有就位,拒馬槍矛也沒布置整齊,而赫連助興就先調動四千騎分作兩隊,左右齊出發起進攻。
騎兵完全劣勢,郭卓位于中軍,急令楊練子先退回后軍以為兩肋,不料傳令兵還沒趕上,楊練子卻已率部分頭急進,正面迎戰,兵力懸殊雖不是很大,卻已讓郭卓大為緊張,若騎兵頂不住,步陣會難扛,而且為了趕路,箭矢等消耗性武器帶的不多,軍糧還要等后面運上來。
一時河灘荒地上馬蹄聲如雷,震得山谷轟鳴聲不斷。楊練子剛一出戰,與敵方騎剛沖殺了一個錯陣對沖,赫連助興果然就率本部最后一千騎也打馬出列,直奔向戰場北側。
郭卓一看對面的狼頭將旗倒伏就急忙傳令,中軍旗鼓手匆忙擊響了銅鉦,一陣急促銳耳的“叮叮”聲響徹戰場,這下楊練子不得不帶隊撤離,自戰場東、西兩個方向迂回,敵騎不甘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