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清晨,太極西殿的臺基轉角雕欄后,劉義符負手而立,目光越過重重宮墻城樓,遙望著建康城的景象,但其實心思飄忽,想著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然而國力跟不上,得先著手內政,這就要從經濟上入手。
這天是不用早朝的,劉義符剛派了陳裨去召政事堂七相進宮議事,但一時半會兒人都沒到,他便轉身回到景陽閣南書房,里側麒麟紋屏風前的條案上,還擺放著大堆奏書,另一張小案上還碼了更大的一堆,劉義符卻沒什么心思看。
他上前踞案跪坐,從案下取出一只長形小木盒打開,里面分作三個小格,各放有銀幣、銅幣、五銖錢三種,五銖錢就是平錢,值一文,也就是最新的章武通寶,與永初通寶、仿永初通寶、建武開元通寶一樣。
銅幣則是一種新幣,重八銖,中間無方孔,外鑲鑄有一圈斜紋銀邊,值五十文,這是絕對貨真價實的;與純銀幣四銖一百文、八銖二百文成套。
五銖錢和銀幣已于日前正式作為軍功賞錢向民間投放,銅幣因為是銀鑲銅,劉義符還有點擔心引起民間抵觸,他取出一枚銅幣以兩指捏起在眼前細看,正面是一個篆體的“宋”字,左側為弧形值五十文,右側為章武銅幣字樣;背面則是一個團龍紋圖案。
整枚銅幣做工精美,銀鑲銅的外圈只有一條極淡的相接黑紋,除非有人刻意用尖銳的鑿刀撬開,否則一圈銀邊應該是不會在使用過程中掉落的。
“一文!五十文!一百文!兩百文!”
劉義符口中念叨著,感覺幣值還是略有點大了,如果是一文、十文、五十文、一百文應該剛好,但這年頭錢幣的幣值與所用銀、銅的重量是掛鉤的,也就是重五銖的銅料基本上市值一文錢,但實際同等銅料要略低一點,畢竟錢是成品的,作為商品流通的媒介。
等了不多時,吉翰、何承天、徐豁、郭叔融、鄭鮮之等七人在陳裨的引領下,走進書房見禮,劉義符抬了抬手示意幾人落座,朗聲開口。
“諸公!自前朝以來就幣制混亂,據說至今仍有三國東吳發行的錢幣在市面上流通,這個情況必須得到有效解決,前幾年發行的永初五銖效用良好,已占市場主流,但雜幣、劣幣要得到禁止,應詔命州郡嚴查偽造劣幣源頭,同時新幣要加大力度推行。”
“陛下!撤州并郡、設立州學諸事至去年冬才逐步落實,更換相應官員品服、印信、俸祿級別應先一步施行,此事五月前完成之后,各州要舉行一次州學大試,各科學業優異者,進京待入秋參與制科,此后當形成慣例,每三年一次,如此官吏缺員之事可得到解決。若要全面發行新幣,最好放在六月進行。”
吉翰的提議也算中肯,按原本設計的學府與科舉制度,是縣、郡、州三級過關才能參加京試,但郡、縣兩級學府還沒設立,西部六州的州學則設立較早,江東各州去年才開始,明顯是底蘊不足,最大的學生人群可能還是京中的太學與國子學。
這其中也有相當大的難度,連各州辦學都缺少書籍教材,郡縣的窘境就不用說了,活字印刷術已處于試行階段,目前這事已移交給禮部儀制署來做,各部衙官員已用活字印刷術來印制一些文檔保存,弘文館的學士們也才初步試用。
依新的官制,品級與品服、印信、俸祿規范一事,劉義符已聽韓龜壽匯報過,卻還不知具體進度,便問“而今已有哪些州完成整改?州學的大試與京中制科是否有所調整?”
“因去年戰事,江北諸州未進行,僅有揚、淮、越、江、荊、湘六州已成,包括軍隊改制所需的符印旗服等,這事只要少府織造成、掖廷針工、禮部鑄印能跟得上,就可以很快。州試只在各州進行,比京試制科的考題寬松一點,同樣與秀才、明經、明法、明算四科對應,現今就是兩道試。待縣、郡學制完善,則縣、郡學試由州祭酒舉行,朝廷只抓州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