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鯤這人臉皮還是比較薄的,被人當面拍馬屁著實有些不好意思。
不過稍微適應了幾秒種后,他也就坦然了。
細細咂摸楊淑瑩司長那些話,似乎也不算什么過分的吹捧,她說的都是大實話嘛。
要說如今在東南亞周邊,乃至再放大范圍,把整個南亞、東亞、大洋洲都算進去,還有哪個國家,在營造“我們國家是一個以土豪、高端著稱的國家”這個人設牌上,打得比蘭方更好的了?
沒有了。
曰本人,乃至一部分韓國人,可能在酷炫的電子產品領域,可以占據品牌心智的鄙視鏈上游,但其他沒有科技含量的產品方面,論給人的高檔感,逼格,真不能和蘭方比。
澳洲和紐西蘭就更沒辦法比了,澳洲和紐西蘭壓根兒連高科技都沒有,純粹就是倆農業國。華夏文化圈對澳人紐人的高看,完全是此前一些卑躬屈膝文人帶節奏帶出來的。看看它們每年的出口貿易前五名,牛肉牛奶羊肉羊毛龍蝦,就這產業結構你好意思說發達?
如果真按照“即使人均有錢,但只要沒科技沒高端產業就不能算發達國家”的標準去套,澳洲和紐西蘭配不配算發達國家都得存疑的。就好比文萊人均gd也三四萬美元了,但文萊從來不被認為是發達國家。
所以,只要同行襯托,一致公推顧鯤當“武林盟主”,不說將來讓“蘭方紅龍”的概念在西方市場也勝過“澳龍”,但是在華語文化圈里一手遮天應該還是沒問題的。
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的生意明顯做得,不賺白不賺。
顧鯤跟對方稍微商量了一會兒,態度就明顯軟化了,他只是考慮到最后幾個細節性的操作問題,探討道
“原則上,我同意蘭方的相關行業協會配合你們,不過,我們蘭方領海內沒有相關特產,直接明目張膽這樣捏造,我還是覺得假以時日容易穿幫。
互聯網媒體畢竟沒有傳統媒體那么好控制,別看現在華語互聯網圈沒人再敢寫什么‘蘭方產業模式大起底、大揭秘’之類的東西。那只不過是因為如今互聯網正在步入寒冬,過幾年如果寒冬過去了,恢復到百花齊放的狀態,我是管不住的?!?
楊淑瑩楊司長顯然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了,最后妥協性地提出了一個折衷“顧先生,要不試試看這樣吧我們馬來西亞,乃至印尼、菲律賓、巴布亞四國,劃定出一部分各自交界附近的領海海域,允許蘭方牌照的漁船進入,執行捕魚作業。
但是,必須是人照合一的,也就是我們漁政巡查時,必須確保駕船船長本人確實是蘭方國籍公民、同時漁船是注冊在蘭方,兩個條件都滿足,我們才可以給國民待遇。這點量,我們四國是可以接受的?!?
顧鯤眼神微微一亮,覺得這個馬來西亞女司長腦子果然還挺好使,想出來的主意確實兩全其美。
本來么,各國對于本國領海、經濟專屬區內的漁業資源,肯定是以絕對保護姿態為主的,看到外國船撈過界必然會驅趕。
但蘭方有一個獨門優勢,那就是它國家太小了,所以別人把它放進去,哪怕全去了,其實也沒多少,大國體量上是扛得住的。
比如早在顧鯤重生之初,蘭方護照就跟李家坡、文萊的護照一樣,可以免簽進入華夏,成為當時全球僅有的四個去華夏可以免簽的國家之一。
蘭方的漁船,當時也已經可以自由進入華夏領海,只不過理論上還不能隨便捕撈作業(顧鯤剛重生時,是在威沙群島承辦了運輸物資的任務,以及一些對華友好的舉措,比如上繳聲吶,換取了幾張捕撈許可證)
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本來對蘭方漁船卡得還是比較緊的,至少比華夏卡蘭方卡得更緊。
這主要是因為華夏離蘭方遠,能行駛到華夏的蘭方船絕對不會超過幾百條,所以偌大一個國家,放幾百條外國小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