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的一天,一架從京城起飛、直達蘭方的國行空客a320型航班,如期降落在蘭方國際機場。
飛機上的客人熙熙攘攘,幾乎完全滿座。
以至于幾個原本打算趁頭等艙有空位、上了飛機后再臨時少加點錢升艙的稍微有錢但又不是那么有錢的客人,有些微微不爽。
眾所周知,早些年的時候,在地面預購機票時就直接買頭等艙,會相對貴一些。而如果飛機已經要起飛,頭等艙還沒賣完有多的,這時候閑著也是閑著浪費,空乘是可以打折幫有意向的經濟艙客人升艙的。(后來有些航空公司升級了服務,優惠比較靈活,也可以拿里程積分兌換。經常坐飛機的空中飛人里程積分花不完,也可以換)
一名姓楊的、名字不方便透露的西裝革履人士,此刻正坐在頭等艙的靠窗位置,看著旁邊的座位全部做得滿滿當當,他內心也是有些感慨的。
他便是三年前、也就是1998年春天的時候,跟顧鯤有過一些生意往來結交的那名華海油高管了。考慮到他不愿意透露姓名,就稱呼他楊總吧。
他這次來,目的也是參加蘭方油田正式商業化售油的開張典禮的,順便還肩負了一些兄弟單位的使命,要幫襯游說一些別的事兒。
當然,一如其他一切跟顧鯤有生意往來的企業高管或者機關事業單位領導。過去三年里,因為跟顧鯤合作的項目業績斐然,他也得到了升遷。
三年前,他還只是華海油海外業務部的一名負責人。現在隨著蘭方油田最終出油、開始商業化銷售,楊總也已經是華海油總公司的副總職務了。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升遷是不是太快了?
畢竟其他跟著顧鯤合作撈好處的人,怎么也是五六年才升那么多。
比如交大的徐校長,當年就只是海院的院長,而且是顧鯤入校后不久他就副校長了,眼下也才剛到校長。
&nsco系的顧鯤合作者,也都是五六年爬一級。無論是最初跟顧鯤牽線搭橋的何嵐還是中遠的葉總。
華海油的楊總三年就火速飛升,在常人眼里也太夸張了吧?
但實際上,細細分析一下他撈到的功績,就知道這事兒不為過。
畢竟2001年的華海油,還很少有拿得出手的海外合作項目。“華海油”的公司名字里雖然帶個海字,卻并不是指海外,而是指海上石油,原先業務主要是在華夏本國近海,尤其是津門那邊的淺海開展業務。
所以如今華海油的規模,也遠遠不到華石油或者華石化的五分之一,也就一成多點市值份額。任何一個海外項目,都是非常珍貴的成績。五十億桶往上的儲量,想象空間已經不小了。
加上蘭方國本來就沒有本幣,借用人民幣作為本幣,所以華海油從蘭方買油時、應該按比例付給蘭方方面的結算款,毫無疑問也是用的人民幣。
這可是全球第一批以人民幣結算的原油,那就更是有額外加分了,算是幫助了人民幣國際化。有如此成績,楊總三年就從海外事業部升到總公司當副職,才顯得順理成章。
而且說句題外話,蘭方用人民幣賣油這事兒,那也就蘭方這個情況、以及當時的國際關系環境,才能做成。
因為大洋國的狗東西們對于國際貿易不用美元賣油是非常下狠手的,蘭方之所以能豁免,一方面是因為蘭方本來就沒有自己的央行和本幣,用的就是人民幣,所以跟其他人民幣國家之間交易用人民幣,大洋國也不好管太寬——
而且這種豁免是有先例的,比如歐元區成立后,很多歐洲國家都用歐元了。而盡管絕大多數歐洲國家都是沒有石油資源需要石油輸入的,但歐元區里也是有個別國家有少量石油的。
比如2004年加入歐盟的匈牙利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