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忙不迭道;“對對對,好好合計下,二級將的春天也該來了。”
公孫瓚和嚴白虎比較厲害的將,大部分也已經調到前線附近的城市了。
許昌荀彧、荀攸、田豐、郭嘉。
譙城陳宮、管輅、禰衡、程昱、沮授。
壽春陳群、楊修、諸葛瑾。
宛城張昭。
廬江左慈、于吉、張角、華佗、許子將。
之前因為覺得有后伏兵技能打起來比較有優勢,辛評、張纮、傅干、劉焉和劉曄也被調到了前線附近城市。
洛陽打了那么久,和才有一路聯軍有關,楚天決定,下一年,要組織兩路不,三路聯軍,攻打江夏。
前兩路作為消耗,第三路主力給予致命一擊。
196年。
龔景在予章的隊伍繼續前往長沙,他在予章和鄱陽得了不少將。
公孫瓚和嚴白虎暗暗著急,卻又無可奈何。
他們不知道下一個時期,到底哪座城池出的將多,只能攻打敵人重兵把守的城市。
江夏駐守有14個將,所以要盡全力把江夏啃下來。
關羽先行離開許昌,徐晃、田豐和荀攸等到援軍后,也一起離開許昌,趕往廬江。
許昌由進攻轉為防御。
此時的許昌,謀士還有郭嘉、荀彧和劉備,武將則有張飛、文丑和張郃。
這大后方,穩得一批。
張角被調往宛城當軍師,仗打到這個程度,沒有高級的增體、增技或者恢體、恢技這4個軍師技,好像越來越混不下去了。
如果是中級的,那至少也得象趙云這種體力和技力都有的。
這一年,除了調兵,就是刷將,整整一年,都沒有戰事。
沒有玩家之間的戰斗,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又是內政時期。
經過一年的準備和調整,公孫瓚和嚴白虎的三支聯合軍隊終于成型了。
主力軍是公孫瓚,夏侯淵,田豐,關羽,徐晃,左慈,文聘,朱恒,管亥,小喬。
準備以左慈為軍師,不過對外的旗號,主將是公孫瓚,軍師是小喬。
小喬有什么軍師技,嚴白虎都不知道,反正是為了迷惑敵人。
次主力軍是張纮,陳群,程遠志,程昱,諸葛瑾,華佗,許子將,于吉,高順,周泰。
軍師是于吉,主將是高順。
純騷擾的打醬油軍隊是荀攸,管輅,李典,樂進,陳宮,辛評,傅干,劉焉,劉曄,沮授。
軍師是陳宮,主將是李典。
這樣的三支虎狼之師同時出擊,還有什么城池打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