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逍遙子又翻了幾頁念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
“師父,這段又是什么意思呢?”花滿城只感覺一陣頭大,無奈的撓起來。
花滿城一知半解,逍遙子只好耐心的再給他解釋,“這幾段都是《道德經》中的名言。意思是我的話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沒有誰能理解,沒有誰能實行,何也?
言論有主旨,行事有根據,正由于人們不理解這個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加難得。因此有道的圣人雖然身上穿著布衣,懷里卻揣著美玉。
有道之人不在意外在形式,更加專注于內在的修為,但世俗卻恰恰相反,于是功權名利盛行,物欲橫流。”
那書庫管理員在旁邊說道,“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師兄在道學理論的領悟,學院上下無人能及。”
逍遙子合上經書,他站起身來,“有悟性的人聽說‘道’后深信不已,沒有一點疑惑,能勤勤懇懇、堅持不懈的去練習運用。
悟性不高的人聽說‘道’,則有時將它放在心上,有時卻忘的無影無蹤,相信和懷疑各占一半。既不全信又有些信,既不否定又心懷一定的疑問。
至于沒有悟性的人,一聽說‘道’就大笑不止,認為荒誕不稽,表現出鄙視、譏笑的語態,持完全否定的態度。
因為‘道’論理高深,本來就難以理解,如果人人都能輕易理解的話,那就不足以稱之為‘道’。是以謂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只是因年齡、文化、修養、悟性的不同,對‘道’的認知和理解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而已。
其實這般都不足為奇,實屬正常。”
那管理員哈哈笑道,“師弟謙虛了,若論道學,你也不遑多讓。我的功法不及師兄弟,也就枉看些書籍典故而已。”
“師兄此言差矣,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書籍典故看的多,自然也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看透表象,知其真理。”
逍遙子見花滿城難以領悟這些,便把那本經書放回原處,他說道,“也罷,路漫漫其修遠,急也急不得。
滿城,先去找你二師兄吧,讓他帶你熟悉幾日,為師再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