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群的面頰徹底的紅潤起來,是在2001年的7月之后。
在他改版雜志的這一年里,他一直很專注的把精力投入到《愛生活》的運作中。
致使雜志銷量直線上升,越來越多的大牌商家爭先往雜志上投錢,賺的錢也越來越多。
真按照他和郭玥父親的賭約來計算。
其實滿打滿算,也就剛到一半時間,《愛生活》的銷量就一舉突破了十五萬。
這不但讓卓群達成了當郭家女婿的條件。
也讓《愛生活》成為了京城時尚雜志排序里,位列第二位的名刊。
當然,距離冠軍《瑞麗》一期上百萬的銷量還遙遠得很,單看這樣的數字可是沒法比的。
可也別忘了,《愛生活》只是區域性城市雜志。
僅就京城一隅之地的銷量來衡量,這已經是成功逆襲了。
所以從這個時期開始,卓群就有能力讓底下人跟著自己吃香喝辣的了。
他經常動不動就包幾桌飯菜請雜志社的所有同仁去吃吃喝喝。
要不就組個團到全國各地去游山玩水。
尤其是他對待老同學,更是照應有加,委以重任。
喬健成了他的副社長,許云濤成了雜志社的主編,就連李凱都成了管后勤的辦公室主任。
待遇上的好處,什么也沒忘了他們。
他們幾個老同學關系,還像從前一樣好。
因此,畢業一周年的時候,他們以親密無間的姿態,共同組織了首次同學聚會,那簡直是羨煞旁人。
大家不但對他們幾個人能在一起共事的緣分嘖嘖稱贊,更艷羨他們在事業上的成就。
他們這幾個人作為同學中混得最好的主兒,短短一年間,不但解決了京城戶口,而且還全都有了手機,開上了汽車。
甚至連買房的事兒,也在各自近兩年的計劃之內。
這簡直是勵志楷模啊。
當然,大家更明白這是都是托了誰的福。
所以卓群更是理所應當的受到了最熱情的對待,成了被眾人圍繞的明星。
誰都想給他敬酒,想跟他說說話,套套磁。
以至于連老師和班長都顯得有點被冷落了。
常言道,不遭人妒是庸才。
盡管卓群自己已經刻意低調了,現在的他跟上輩子完全不同,從沒有想過要什么風頭。
可人到一定位置,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有些事兒是避免不了的。
而嫉妒又是人性里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再怎么也肯定會有人眼紅他的成就。
像有一些和卓群比較疏遠的同學,還有《都市生活報》總社里一些老編輯。
哪怕占了卓群的好處,吃了他的,拿了他的,也照樣愛背后嚼他的舌頭。
基本上議論最頻繁的,就是說他之所以能取得當前的成就,不是全憑真本事。
完全是靠著拍《都市生活報》主編馬屁的關系,有主編相助才能做到今天的成績。
其實這話還是有點道理的,也不能說全不對。
因為卓群可沒道德潔癖,能讓領導高興干嘛不呢?
他甚至是把拍馬屁也當成一種職場能力。
還別說拍主編的馬屁了,社長他也沒給忘了,拍得還更起勁。
沒有幾個人知道,《都市生活報》社長新換的那輛奔馳車和主編的奧迪車,都是掛名在《愛生活》雜志社名下的,是卓群有心的“孝敬”。
也沒有人知道,卓群當初跟社長和主編簽訂的雜志承包協議有多么嚴謹。
如果這些人要知道,卓群還不僅僅是雜志社社長,他還是雜志社的實質投資人。
那這幫人恐怕更要傻眼了。
說透了,正是這樣的綜合因素,才是卓群能始終把《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