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考試讓陳正泰揪心。
本來呢,他挺有信心的,可人嘛,是多變的,他突然間又憂郁起來,他很擔心這九個家伙讓他被現實打臉。
如果在歷史上,他們是九個關系戶,那可就糟糕了,依著歷史上唐朝科舉各種亂七八糟的作弊手段,一次性作弊九人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如今,陳正泰很作死的堵住了作弊手段,這算不算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可此刻,陳正泰沒心思管這些。
一部部語文和數學的一年級課本印刷了出來。
成本很高。
當然……以后只要源源不斷的印刷,便能將成本攤薄。
蝗災已經悄然過去。
整個二皮溝充斥著肥雞和肥鴨,陳正泰是養不活它們了,這些滅蝗的大功臣們終究免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命運。于是,陳正泰決定將他們取名韓信雞和文忠鴨,這也算是有文化了一把,名字決定了它們的命運。
起初二皮溝還將它們送去長安城中發賣,可長安城中購買力有限,到了最后索性直接送給二皮溝的流民,讓他們改善伙食。
于是乎,叫花雞的做法一下子有了用武之地,家家烹出肉香,餓的面黃肌瘦的災民們,突然吃上了肉,居然許多人上吐下瀉了好一陣子。
可是……他們的面上卻多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甚至可以成為他們這一輩子吹牛的資本,大爺我也是吃過雞的人了。
等到雞鴨吃盡,生活又變成了老樣子,而在此時,二皮溝縣公府,開始組織八歲至三十歲的年輕人領課本。
課本……
流民們一臉迷糊,是書呀……
一聽到書,所有人震撼了。
白花花的紙,上頭還有墨跡,在災民們眼里,就像是鬼畫符一般都是一些生澀難懂的東西。
他們看不懂,不代表他們不知道紙張和書的價值。
這只有傳說中的相公們才有資格看的東西。
還有人竊竊私語,這紙張老值錢了,聽說長安城里,已經有商賈打上了主意,打著收舊書的名義開始在二皮溝出沒。
災民們很實在,書就是錢,錢能救命的。
來領書的人絡繹不絕。
鄧健就在其中,他的新衣已穿成了舊衣,入了秋,天氣越發的寒了,他覺得有些冷,上完了工,便和人一道,去領了課本來。
看著這猶如天書一般的課本,他有些懵,不過,撫著書頁,鄧健對這書帶著幾分說不出對敬畏。
二皮溝的人都在彼此傳遞著各種消息。
書是不能丟棄的,偶爾要抽查,若是發現領的書沒了,便要將人趕出二皮溝去。
每年學堂要針對領書的人進行一場小考,若是課本里的知識掌握了的人,可以記下學分,以后每月可以在縣公那里領三斤細糧。
三斤糧啊,而且還是細糧。
年輕人都熱血沸騰起來,現在大家只是勉強維持溫飽而已,哪怕是上工的人,也不過是一日兩頓,勉強吃一些黃米亦或是沒有油的蒸餅。
饑餓是所有人共同的記憶,若是每月能多三斤糧,至少,可以讓自己吃的更飽一些。
至于細糧,那更是他們從前想都不敢想的東西。
于是,人們開始相互打聽,這書如何讀。
當然,更多人還是自暴自棄,自己是什么人,難道心里沒數嘛?上了一日工都已累的上氣不接下氣呢,讀書?自己又不是相公,讀書是天注定的事,我們天生下來便如此,和那些相公們不一樣。
鄧健揣著書回到家,像看寶貝似的將書揣在懷里。
他爹鄧十二見他悶在那拿著書低頭看,忍不住想上來踹他。
“你在作甚?”
“讀書呀,陳公子說的,要讀書。”鄧健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