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自家地窖里還藏著這么多錢。
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銅錢日益貶值,幾個月前,一百個銅錢還可以買一只雞,而現在,你要買一只雞,則需要一百三十文錢了。
于是乎,大家都給嚇壞了,錢不能再藏著了,得買東西啊,買任何有用的物品,不買東西……這錢,誰知道明年還能值多少?
商賈們見此,于是乎瞅準了商機,也開始活躍起來。
交易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交易的量也越來越大,他們恨不得將手中的錢都換做一切的商品。
只是這交易實在繁瑣,原來的銅錢交易,對于商賈和世家大族而言,是再痛苦不過的事。
這時候……終于開始有人對欠條產生了興趣。
你看,這是陳家的欠條,足足有兩千貫呢,你要不要,若是要,我也懶得去陳家兌換了,你收了欠條,自己去陳家兌換。
你放心,陳家有錢,他們敢不兌嘛?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呢!
這么多人去兌換欠條,人家陳家不都兌出來了?一文都沒有少,人家現在在鑄銅,而且還是和宮里合伙的,就算你信不過陳家,你難道不信陛下?
于是……開始有人愿意接受欠條。
起初,賣貨的人得到了欠條,還是有些擔心的,連夜就拿著欠條去兌錢了。
可慢慢的……大家發現好像這個步驟有些多余,既然市面上有人愿意接受這欠條,而且陳家也總能按時兌付。
說不準下個月,我還要去進行大宗的貿易采買,那么我為何還要辛辛苦苦跑去兌出銅錢來呢?直接藏著這欠條,然后用欠條繼續去和人交易不就成了?
當然……有這樣想法的人,還不多。
可是在東市和西市,已經悄然有人開始這樣做了。
人們似乎并沒有意識到……一種紙質的貨幣,開始誕生,
他們仍舊還將那陳家的欠條,只當作是普通的借據。
這欠條……開始悄然的流轉,今日在某世族手里,后日因為交易,變又落在了某個商賈,再過一些日子,又到了第三方。
倒手的次數不斷的增加,越多人開始接受,那么這一張本該是廢紙一般的東西,卻突然變得有了價值。
……
在陳正泰的關注下,第一批的瓷器終于生產了出來。
用的是最新的工藝,唐朝人比較喜愛浮華的色彩,這從許多方面,都可以看出來。
所以……第一批瓷,都是青花瓷!
這青花瓷最初,在唐朝末年便開始出現,當然……制造的比較粗劣一些,一直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工藝的不斷進步,還有瓷窯的改進,于是發展到了頂峰。
陳家燒出來的這青花瓷,和明清時期的青花瓷也不遑多讓!
采用的是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因為所用的瓷土燒成后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說穿了,這玩意在清明時能流行,根本原因就在于燒成率高,生產效率極為驚人,很適合大規模的生產。
在長安城里,陳正泰親自在東市盤下了一個鋪面。
外頭讓人用帷幔將鋪面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內里則對店鋪開始進行修葺。
不過雖然包裹得嚴實,可上頭懸掛的二皮溝這樣的燙金大字,卻是賺足了眼球!
于是人們議論紛紛,誰也不知這陳家又要弄什么名堂。
人們猜測得越多,陳家那邊就越語焉不詳,于是這股神秘感……讓更多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尤其是那些尋常商賈,看著陳家已經屢屢創造了商業上的奇跡,許多商賈已將陳正泰視為偶像。
此時,他們都極想知道,這陳正泰又想拿什么來坑錢。
于是乎……整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