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站出班來的乃是只是一個尋常的大臣。
沒什么出奇。
這也并不讓李世民覺得有些意外。
因為歷來朝中的巨大爭議,都是一些看上去不太重要的大臣站出來挑起的。
這更像是某種導火索,真正位高權重的人不會站出來輕易開口說話,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們需要有轉圜的空間,而對于那些年輕一些的大臣們而言,他們則不在乎這個,畢竟他們年輕,還有的是機會,不妨先積攢自己的名望,哪怕因此而觸怒了天顏,大不了罷黜,可名望在此,將來遲早還要起復的。
這里頭有一個深沉的邏輯,表面上他們是仗義執言,可實際上,卻說了某一個群體不能說的話,開了這個口,只要社會的基礎不變,世族擁有足夠立足的資本,那么即便獲罪,也不過是短暫的蟄伏而已。
李世民凝視著這個年輕的大臣,一字一句道“卿何人?”
這年輕人道“臣杜青。”
李世民幾乎不多想,目光便落在了杜如晦的身上,不用去想,這一定是京兆杜家的子弟。
杜如晦面露苦笑,李世民只看杜如晦的神色就知道,雖然同為京兆杜家的杜如晦頗有幾分跟著自己一條道走到黑的勇氣,可是這并不代表,整個杜家也愿追從杜如晦。
畢竟,只有背叛階級的個人。
某種程度而言,杜如晦越是在這件事上表現出曖昧,傾向于宮中,杜家人則越擔心杜如晦給家族造成巨大的影響,而他們則越要站出來,向其他人自證自己的清白。
李世民平靜道“卿何出此言?”
“敢問陛下,吳明因何而反?”
李世民并不急著揭露答案,而是看向這年輕氣盛的大臣“卿以為呢?”
“吳明謀反,是因為鄧氏的緣故啊,鄧文生有罪,可是鄧氏何辜,陛下大肆株連,以至宇內震恐,天下嘩然,吳明之反,不過是因為這大興株連所引發的后患而已。一個吳明,不過是區區刺史,他一謀反,則揚州世族盡都影從,難道……只是區區一個吳明,不忠不孝。這揚州的世族以及官吏,也都不忠不孝嗎?臣以為,問題的根本不在于一個吳明,而在于陛下。”
李世民手微顫“噢?在于朕什么?”
杜青慨然道“在于陛下效法隋煬帝之事,以至于那些積善之家心生疑慮,鐘鼎之族心懷恐懼,臣子們已無法預知天威,驚恐交加,這才是吳明等人謀反的緣由。凡事追根溯源,便能尋覓到解決的辦法,陛下現在要征討叛賊,卻不對叛的緣由進行追溯,其結果就是反叛愈來愈多,朝廷的軍馬疲于奔命。陛下,臣以為,此事關系極大,在此存亡之秋,陛下理應明辨是非,明察秋毫。”
“朕不能剿?”李世民看著這侃侃而談的杜青,面上依舊沒有表情。
杜青正色道“臣以為,可派一天使,前往揚州,述明陛下的心意,那吳明等人,自然而然也就愿意束手就擒了。”
“當然……還有一個前提,陛下必須對誅滅鄧氏……”
李世民隨即道“那么,朕就派卿去如何,卿家八百里加急,前往揚州,去見那吳明,朕的討伐大軍,隨后就到,卿家若是能說動,固然是好,若是說不動,朕起兵為你報仇。”
杜青“……”
杜青感覺陛下這是吃錯藥了。
幾個意思?
招撫叛賊,本意是讓你李二郎承認錯誤和過失,保證誅滅鄧氏的事絕不會再發生。
可你卻讓我去勸降?
自己只是說說而已。
鬼知道那吳明因為什么緣故反叛,單靠我這一張嘴,若是人家大怒,砍了我的頭顱怎么辦?就算不砍頭顱,一旦挾持了自己,與官軍作戰,到時兵荒馬亂的,自己的小命也休矣。
杜青一時懵逼。
“既如此,朕便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