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是長孫沖和房遺愛,陳正泰出奇的鎮定。
他是一丁點也不怕長孫沖和房遺愛挨揍的。
甚至對陳福的大驚小怪,而有些惱火。
好歹也是陳家人啊,怎么一丁點定氣都沒有!
可陳福依舊還氣喘吁吁的樣子,苦瓜著臉道“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陳正泰看著陳福。
陳福苦笑道“只是學堂那兒,沸沸騰騰,聽說有同窗挨了打,他們……他們就往長安學而書鋪去了,去的人還不少……”
陳正泰終于皺起了眉頭,接著沉默了很久,他似乎沒有預料到這個情況。
不過……這顯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長孫沖和房遺愛趁著沐休,想趕去長安書鋪買一些書回來。
這學而書鋪乃是長安最大的書鋪之一,書籍在這個時代,終究還是奢侈品!
正因為奢侈,所以開書鋪的,也絕不是小角色,據聞此書鋪背后的人,乃是了不得的人物。
而正因為現在入京的秀才多,不少人開始聚集在書鋪里,這書籍昂貴,大多數人并不買,卻多是看看,久而久之,大家湊在一起,也就熟識人!
秀才們樂意約在這書鋪中見面,也有一些愛好風雅的人,樂于見這些秀才。
當然,久而久之,也會有人在書鋪大發一些議論,一旦他的言論受到了別人的追捧,于是聲名鵲起,便有人索性在書鋪里講學了。
這學而書鋪,說是賣書,實則卻是一個講學的場所,每日可吸引數百個秀才來旁聽,又有不少世族子弟捧場!
講學的吳先生,出身自陳留吳氏,說到這陳留吳氏,乃是望族,郡望也是陳留中數一數二的,這吳先生又滿腹才學,是經學大家,他的文章和口辯之才,往往能令讀書人們如癡如醉。
其實儒家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大抵出現了兩個重要的方向,一個是以董仲舒為首的公羊學說,只是公羊學一直對于天命和天人感應這一套極其熱衷,因而到了后來,逐漸的開始神學化。
原本這天命學對于統治者而言,是頗為友好的,畢竟這解決了為啥是我家做皇帝,而你家人只能耕地和放羊的問題,能讓人們安于本分!
而天人感應,就不太友好了,你們這群儒生,隔三差五的說今天地崩了,是因為皇帝做錯了什么事,需要改正。明日說那里大雨成災,一定是皇帝昏聵,因而發怒,這大漢疆土遼闊,年年都有災難,你隔三差五就拿出上天的旨意出來干涉朝政,這算怎么回事?
此后,隨著大漢朝的土崩瓦解,公羊學自然而然也就銷聲匿跡。
只是,另一種學說卻開始不斷的深入人心,即所謂的‘經學’。
經學當然指注解經書的學問,這里的經,當然是儒家的經典。而這一學說的根本學問就是,大家拿出論語之類的經典出來,不斷的詮釋這些儒家的經文。
譬如論語第一句子曰學而時習之。
這是一句很普通的話。
可是……他是孔圣人,當然不能普通,這就如后世魯迅先生的‘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一樣,魯迅先生這樣震古爍今的大家,怎么可能會寫這么簡單的文字呢?
所以……你得閱讀理解。
當然,你是個智障,自是無法理解的。
那么就得請高明的專家來進行理解,他們理解了之后,告訴你為何是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表達了先生當時寫出這段文章的巧妙心思,以及獨具一格的立意之后,再來傳授給你們這些尋常讀書人。
孔圣人就更加不可能這樣的簡單了。
因而經學的本質,就在于注釋儒家的經典,這學而時習之,該怎么理解,如何看待,孔圣人的本意是什么,孔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