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玄齡的一番話,還真是正合了他的心意,于是不由道“此乃謀國之言耳,房卿之言,說中了問題的根本。朝廷豈可稱為世族的私器,專用來給他們追索逃奴?這大漠艱苦,本就不是善地,可現在不少的部曲寧可逃亡大漠,也不愿為世族所用,可見平日某些世族,對于部曲苛刻至了何等的地步,才令他們紛紛前往苦寒之地!朕以為,他們應當好好三省吾身,不要總是怨天尤人。”
長孫無忌連聲在旁說是。
戴胄已是無話可說了。
這殿中,最尷尬的恰是那虞世南和豆盧寬了。
房玄齡出了面,現在反而那大儒吳有靜成了過街老鼠一般,這就有點令人尷尬了。
豆盧寬此時心里不免暗怪吳有靜這家伙居然跟他牽涉上了關系,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的面子抹不開,便忍不住道“只是,若是大家都逃亡去了大漠,關中耕地的人勢必少了,而大漠之中又無產出,長此以往,臣恐糧食減產,影響國計民生啊。”
這倒是一個巨大而不可忽視的問題。
部曲的事,朝廷若是不管,世族這么多土地,缺少了人力,就只怕種不出太多的糧來了。就算關中土地肥沃,減少這一點產量,不會缺糧。可大漠里那么多人,不還是得靠關中調糧嗎?
難道朝廷能對大漠中的人不聞不問?一旦大漠災荒,那可就糟了。
李世民和房玄齡聽罷,也都陰沉下臉來。
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陛下……其實臣也有事要奏。”陳正泰咳嗽一聲道。
終于,聽完了大伙們的一番對話,在大伙們的一片憂愁中,陳正泰找到了說話的機會!
于是君臣們紛紛看向了陳正泰。
陳正泰便道“臣在昨日,剛剛接到了臣弟陳正德送來的消息。”
李世民只當陳正泰想要轉移話題,只淡淡地道“什么消息?”
陳正泰鄭重其事的道“此前,臣弟在大漠中選育良種,不斷的實驗朔方土地的糧食種植,其實這件事,從一年半前就已經開始了,他選育了許多糧種,經過悉心培植,現在剛剛送來了好消息,他選了一批耐寒的土豆,已在大漠中長成,而且長勢還算不錯,雖只一年一熟,可畝產卻也達千斤。”
畝產千斤……土豆。
土豆其實已經開始漸漸的推廣了。
當然,推廣是要時間的,這兩年來,人們發現這土豆可以在關中做到兩熟,且畝產可達一千多斤,在江南某些區域,甚至可至兩千斤,這巨大的數目,真真讓人嘆為觀止。
當然,土豆也不是沒有缺點的,比如……它不好儲存。
可在這缺糧的時代,顯然這些都不成問題。
只是……大漠中居然可以收獲畝產千斤的土豆,這意味著什么?
關內的問題,永遠都是人多地少,而在關外,人們缺的永遠不是土地,而是人口。
一旦那個地方可以種植土豆,那就意味著,在大漠,漢民們也可養活大量的人口!
而一旦人口增加,便可以靠著廣袤無垠的土地慢慢滲透,百年之后,還會有胡人的什么事嗎?
李世民的眼眸不由自主地張大了幾分,心頭頓然一震,同時猛地想到當初陳正泰對他所說的話。
他頓時心里了然了,陳正泰所說的經略大漠,原來就在于此啊!
而現在很顯然……這經略大漠,已開始展露出一絲曙光了。
李世民猛地覺得有了幾分希望,心頭一陣火熱!
而此時,群臣已是嘩然。
顯然誰都明白這意味著什么。
“你的那個堂弟,叫陳正德的那個人?”李世民不禁對這個人有了幾分印象。
陳正泰便回道“正是,臣弟這些時日,一直都在大漠之中帶著人,親自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