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泰的話,是有道理的。
李世民頷首點頭。
他顯然對此感同身受。
高句麗數百年來,不斷的壯大,無論是游牧民族還是中原王朝,不是沒有對它進行過攻擊。
不知多少雄主,發動過與高句麗的戰爭。
而這些戰爭,無一不是沒有達到最終的戰略目的,即便在戰術層面上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可總體而言,都失敗了。
此次李世民親征,對于這一點,也格外的印象深刻,他終于知道隋煬帝為何失敗了。
此地遠離中原的核心區域。
格外的寒冷,氣候很惡劣。
最無語的卻是,遼東郡倒也還好,可這高句麗的疆土,卻是因為千山山脈,將遼東和高句麗的腹地樂浪郡一分為二,這就導致……它的腹地易守難攻。
不只如此,此地因為地處偏僻,民風彪悍,一旦發動戰爭,便可征發無數的將士。
可怕的是……這地方雖然苦寒,可是地里卻還是能長出不少的糧食來的,有了糧食,就意味著大量的人口。
一般情況之下,苦寒之地人口都稀少,無法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不過是一群松散的部族。
天氣惡劣的地方,民風固然彪悍,可往往是一馬平川之地,一旦用兵,可以很快結束戰爭。
而這地方,偏偏大山縱橫,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于是這就變成了一個無解的問題。
地方偏僻,對于任何一個王朝而言,對其發動戰爭,就免不得花費巨大,而且補給線過長,可偏偏對方可以借助大山和大河來守,堅壁清野,可以生生將你耗死。
山多的地方,往往人口稀少,問題是這高句麗的人口還真不少,足以征發數十萬人進行大規模的作戰。
這就意味著,你遠征的軍隊規模,還得比它更多,這就更讓補給變得困難。
當初隋朝發動戰爭,第三次征高句麗,居然出動了百萬大軍,當然,這百萬大軍,其中有八成都是用來維持補給的民夫,想想看……這等于是你用十倍的資源來和高句麗進行消耗戰。
是誰都受不了啊。
“軍事上無法征服。”李世民笑了笑道:“真是一語中的啊。”
“所以……”陳正泰接口道:“必須對高句麗進行的乃是經濟戰。”
“經濟戰?”李世民虎目微微一張,道:“你所謂的經濟戰,便是賣重甲?”
“當然。”陳正泰頷首:“高句麗的長處就在于防守,對于面對我大唐,他也只能防守,利用他們的地里,利用大唐無法維持千里長的補給線,他只要與大唐一城一池的進行拉鋸戰,借助著凜冽的寒冬,便可將我唐軍耗死。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他們的戰略。可是他們的戰略……怎么可能輕易改變呢?一個人守在城中就可以退敵,那么為何要出戰?”
李世民若有所思,攻安市城的時候,李靖就遇到了這么個問題,對方偏不出戰,你能奈我何,笨蛋,來打我啊。
陳正泰接著道:“兒臣聽聞過一句話,叫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不過這話改過來,就是它的軍隊基礎,其實才是確定對方戰略的根本。若他們多為步族,善于步弓,國中的所有錢糧都花費在了修補城墻,加強防務之上。那么……一旦唐軍來了,高句麗勢必要堅守。可若是……讓這高句麗人……花費巨大的錢財購買了大量進攻的武器和甲胄呢?倘若讓他們從步兵變成了騎兵呢?”
李世民頓時意識到了什么:“對,這是關鍵。”
陳正泰笑了笑道:“兒臣的重騎,消滅了侯君集的精銳之后,那么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此戰之后,勢必震撼天下,高句麗人不可能不會派人打探。當他們確定這重甲的防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