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百官關注,朝中的重臣一樣關注。眼見風波要越鬧越大,內閣的大學士們也坐不住了,如今皇帝剛剛登基沒有多久,要鬧起來就太不像話了。
包括汪荃在內的朝中重臣們也都覺得錦衣衛和內衛司鬧得有些太過了,皇帝確實該敲打一下錦衣衛和內衛司才對。
汪荃三番兩次前往乾清宮都撲空了,皇帝都去京營巡視去了。
這讓汪荃心里不由生出了個念頭,皇帝不是故意躲著他吧?這樣一想,汪荃索性就在乾清宮外等著了。
等唐寧回宮的時候,汪荃已經在乾清宮外等候多時了。
“老臣參見皇上,皇上終于回宮了!”汪荃沉聲見禮。
汪荃三番兩次的來求見,唐寧自然知道,笑道“怎么?閣老有急事嗎?進來說吧!”
唐寧倒也沒有去正殿,而是去了東暖閣。
“皇上,如今登基大典都已經過去這么久了,當初參與兵變的逆黨,但是錦衣衛和內衛司仍然在不斷的抓人,牽連無辜,這已經在朝野之中引起了恐慌,百官紛紛上書,不知道皇上準備如何處置?”汪荃沉聲問道。
唐寧詫異道“哦?竟有此事?朕最近忙著巡視京營,上書的奏章皆是賀表,朕就沒看,倒是沒留意還有百官上書一事。”
不管皇帝是真沒看到還是假沒看到,都不能讓錦衣衛和內衛司在這樣下去了。
汪荃沉聲道“皇上,確有此事,錦衣衛和內衛司仍然在不斷的抓人,這已經在京里引起恐慌了,臣都不覺得不可思議,錦衣衛連馬車行的掌柜的都抓,試問一位平民又會和兵變的逆黨有何關系?”
唐寧沉吟道“據朕所知,錦衣衛和內衛司確實在抓人,但是并沒有牽連無辜,所抓之人都有確鑿的證據。”
“二皇子兵變造反,就是受到了神殿的蠱惑,也受到了神殿的幫助,這閣老應該知道!”
“先帝在朕的面前說過不止一次,神殿對大周滲透的厲害,先帝一直十分憂慮,但是卻不忍采取什么動作,結果……”
“神殿雖然打著讓天下和平的旗號,但是卻齷齪陰險,在草原挑起紛爭,差點讓草原陷入萬劫不復。”
“在我大周一樣知道禍端,差點使社稷傾覆,如若朕仍然坐視不管,那我大周早晚有一天國將不國,民不聊生。”
汪荃聽了有些沉默,之前二皇子發動的兵變仍然讓他心有余悸,因此對神殿的觀感也有所轉變。
雖然之前神殿在草原興風作浪,但是畢竟不是在大周,因此他的感覺沒有那么強烈。
汪荃沉聲道“皇上,神殿在民間深入民心,若是這樣追究下去,豈不是會追連無辜?”
唐寧道“神殿深入人心,并非是因為神殿本身,而是因為百姓信神,需要有所寄托,百姓信的并非是神殿!”
“朕無意牽連無辜,錦衣衛和內衛司所有抓的人,朕都看過卷宗,確實該抓。”
“就像你說的馬車行的掌柜的,其實神殿在京里搜集消息的耳目之一,當年朕在京外遇刺,朕的行蹤就是這馬車行的掌柜的過手的消息,所以使得神殿的高手在京外埋伏。”
皇帝當年在京外遇刺,竟然就是這馬車行的掌柜給神殿的人的行蹤,這樣說來倒是一點都不冤枉。
但是其他人呢?
汪荃道“皇上,可是朝野議論紛紛,當初二皇子篡位,有不少官員違心進了賀表,但是他們其實也并非附逆,若是皇上因此追究下去,只會使得朝中恐慌。”
唐寧笑道“朕知道,乾清宮里確實有很多這種奏章,不過朕并沒有看過,也不打算追究!”
說罷唐寧吩咐道“洪誠,朕讓你挑出來的奏章都還在嗎?”
一直在一邊伺候著的洪誠恭聲道“回皇上,奴婢都遵皇上的吩咐,用大箱子收著呢。”
唐寧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