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回江漓和趙璧羽商量過“官媒”的事,趙璧羽便上了心,很快便讓孟相開始搜羅善于偵查的人選。打算把他們當做“記者”,分布到嶺西各個郡縣,負責搜集“新聞”。每月月底,或通過信鴿,或快馬加鞭,把搜集來的小廝匯集至宿夜郡。再由孟相作為“主編”,負責核查新聞后,編撰成稿,制成“報紙”,再在月初時,統一分發至各個郡縣。
由于創建的“官媒”,要代表毓王府的聲音,所以趙璧羽最終避開了文人,決定不讓他們插手官媒內容的編纂,但是,文人可以自己寫些針砭時弊或者其他的文章“投稿”,被審核采納后,也可以“登報”。
趙璧羽有意把放置在各個郡縣的“記者”,當做自己額外的耳朵和眼睛,他們不單單負責搜集各處的民生新聞,同時亦監督各郡縣的官員行政,避免再出現,像平安郡原郡守那樣欺上瞞下的事。
如此以來,“官媒”即可以監聽民聲,亦能監督官員,還可當做毓王府廣納諫言的一個口子,自然也就能實時處理引導輿論了。
只是,此舉要求,放出去的那些“記者”必須公正不二、實事求是,并且對毓王府忠心。因此人選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挑選出來的,預計要等到年后才能正式實施。
倒是江漓另外想要籌辦的娛樂八卦報紙,提前面世了。
只是,當朝講究君子之德,對背后非議他人之事十分不恥,江漓身為毓王妃,為了毓王和毓王府的名聲,需得拿捏好八卦的程度,什么誰家的媳婦和隔壁有染這種新聞,是萬萬不能放在報紙上的。
但這種新聞,往往又是最吸引人的。江漓可惜地嘆了口氣,最終決定在每一期的報紙上,加上一篇名人訪談。既然不能偷偷八卦,那就光明正大地訪問好了。
江漓很快制作出了第一期娛樂報紙的內容,趁著《大鬧天宮》話本正流行,囑咐書局早早放出話,往后話本的后續會直接刊登在報紙上。想要看,必須來買她的報紙。
有了《大鬧天宮》引流,第一期的娛樂報紙賣的還不錯。
報紙上,除了《大鬧天宮》的話本外,還刊登了一篇尉遲家主的訪談。尉遲家主也很給江漓面子,主動在訪談中透漏了些商經。商行的其他人聽說后,立馬奔走相告,然后結伴前來買報紙回家研究。
除此之外,第一期的報紙上還給宿夜郡的姑娘和少爺們,各排了一個“美人榜”和“才華榜”。
當然,這種榜單的排名比較主觀,買到報紙的人,對上頭的排名必定不能全都認同,到時候大家集會,免不了要互相討論一番,這樣報紙的話題度也有了。
江漓雖然也因此收到了一些非議,但銀子倒是實打實地賺到手了,她對報紙的發行效果尚算滿意。
報紙是通過王府的書局發行的,書局的人今個兒給江漓送來了賬本,賬目倒是不錯,但是書局的人又苦惱地告訴江漓說,報紙賣得太好,但抄錄的人手不夠,大大限制了銷量。而且,由于工作量太大,有些人在慌亂中,把“美人榜”和“才華榜”中的人名,給抄錯了許多,引得不少人來書局投訴。
江漓囑咐書局的人,抄錄不及,少賣幾份也沒什么,但是務必要保證內容準確,字跡清晰可辨。書局的人一一應下了。
待人離開后,江漓便開始思索,推行雕刻板印刷術的可能性。
此種印刷術,除了最開始雕刻模板比較費事外,不但能節省下抄錄的人力、減少出錯,也能保證報紙格式統一,更利于廣泛傳播。
就在江漓權衡利弊的時候,突然被院子的動靜給打斷了。
她聽到了屋外小孩子的哭聲,不是小饅的聲音。
江漓出了屋,果然看到了被護衛攔在院門口的蘇璟。
她走上前問道“怎么了這是?”
蘇璟不肯吭聲,而是拿目光不停地往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