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們想來,此時李燭影應該黑臉怒斥眾人將他排斥在外,事情塵埃落定后才把他叫來,是沒把他放在眼里。此時他應該理直氣壯的大鬧一番,再提出一些難為人的附加條件,而絕不會這么干脆利落。
確實也正如眾人所想,李燭影對于他們的態(tài)度過于平淡,不過這也是因為其結(jié)果在李燭影所想所需的范圍。
李燭影提的那些要求,并不是什么太難以接受,在場的眾人明里暗里都會促成這些條件完成。無他,概因玉帝和太上老君都是玄門尊者,不會在此時此事上為難李燭影。
如來佛祖雖然是佛門之人,并且積極與玄門交涉,可他只是一個代理人。
先前就曾言道,佛門要向東土傳播的經(jīng)典是大乘佛經(jīng),并沒有如來所著的小乘佛法。而且因為如來之前與玄門關(guān)系不錯,小乘佛經(jīng)一直被允許在東土傳播。
在遙遠的記憶里,李燭影清晰的記得,唐僧在長安城做陸水法會,諸僧都講的是小乘佛法。觀音菩薩化作一老僧,言小乘佛法度己,大乘佛法度眾生,如此有了唐僧要求大乘佛法的心。
加之唐王支持,此行順利開啟。
這樣明顯說小乘佛法不如大乘佛法,如來再大度也會不高興的,反正加在李燭影身上,李燭影會不高興。不說破壞傳經(jīng),起碼也不會積極促成。
閻羅就是來湊數(shù),為的是猴王鬧地府一事。如此丟顏面的事情,總得給些好處與人家不是,不然這群猛漢可不會配合演戲。
李燭影記得唐僧西天取經(jīng)取了六百五十七部經(jīng)書。玄奘于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jīng)艱辛九九八十一難到達靈山佛教中心大雷音寺取真經(jīng)。
前后十七年學遍了大小乘各種學說,共帶回佛舍利一百五十粒、佛像七尊、經(jīng)論六百五十七部。這些經(jīng)論都是以梵文撰寫,使得玄奘長期對其進行翻譯。
然而六百五十七部經(jīng)書,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的佛典卻只有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的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jīng)》《心經(jīng)》《解深密經(jīng)》《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以及記述他西游親身經(jīng)歷的一百一十個國家及傳聞的二十八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chǎn)、習俗的《大唐西域記》十二卷。
反正傳太多也用不到,少傳幾部也沒關(guān)系。
“阿彌陀佛,佛法東進已經(jīng)勢在必行,佛門護法孫悟空卻還差些火候。勾陳帝君,還請你高抬貴手以作成。”如來高大的身軀端坐在蓮臺之上說道。
“沒問題,我上次提的條件,佛門能夠接受嗎?能夠接受便一切好說。”李燭影說的風輕云淡,一副很好說話的樣子。
如來佛祖望著李燭影,頗感無奈道“西游天定,傳經(jīng)布道自有定數(shù),怎可輕易更改,施主未免太過強人所難。施主說言的前面那些條件,我佛門可加倍給予,唯獨減少傳經(jīng)數(shù)目這條實在為難。”
“哈哈,世尊說什么呢!那些東西我還真沒看在眼里,我一點也不缺那些物什。”李燭影興趣缺缺,頗有些‘我褲子都脫了,你卻給我看這個’的感覺
“若是帝君定要如此強求,為天道輪回計,貧僧也只能退讓。不過我佛門也有些要求,望諸位配合成。”
如來佛祖對著在場諸位一禮,這是將李燭影與眾人一起裹挾在內(nèi),讓兩人的交易,變成佛門與玄門的交易。
“世尊且慢。”李燭影大聲道。
“世尊,你真是有趣。我對你提要求,那是你們有求于我,怎么現(xiàn)在居然要我們來出力配合?按理說佛門大興,那是你們的事,我們不出來搗亂,已經(jīng)算很配合了。”
如來佛祖眼皮跳了跳,心塞。暗道你搗的亂還不少啊!
太上老君睜開眼,看了眼李燭影然后對著如來佛祖道“佛門大興乃天道所定,我等修者理應順天應人,有什么需要配合的地方,我等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