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奶奶叫我們去把其余閑置的屋子收拾干凈。”
小小翻了個白眼。
除了自己外公家遠,李氏和陳氏娘家可不遠,當天去當天回來。
這么多天,那些閑置的屋子還沒有收拾,李氏趙氏去串門了,田二郎田三郎田四娘都在外頭曬太陽聊天,田思月也沒什么好忙,偶爾擦擦桌子,給田大郎的同窗或者好友燒水倒茶。
這一回來,就把她娘三個指使得團團轉。
還不是就抓她們的勞力。算了,忙什么不是忙,都一樣忙,沒什么好挑剔的,抓起桶和帕子就去裝水。
在她印象中,古代的那些人成親,說復雜也不復雜,都是走的一個過程,像是算好要請多少人,這個有數可以算的。
古時候不像現代,許多人不參加,人頭算不到。有人家有喜事,家家戶戶都會出一份分子錢,然后全家參加,幾乎無一例外,所以人頭很好點,桌數很好安排。
還不用給小孩子紅包,省了一部分。
再有就是按人頭置辦菜式,這個得提前聯系,田孫氏重視,從定下親來就開始安排,這么多天下來,別說一個田四娘結婚了,就是十個田四娘結婚,菜式也已經定下來了。
大多都是青菜土豆什么的,豬肉魚肉鎮上有專門供應的,不會缺了。
除了吹喇叭抬轎子的人以外,田孫氏還忍痛掏了五兩銀子,親自去請了一隊舞獅子的人,到時候添加熱鬧,給自家閨女臉上添光。
還有新娘子成親用的嫁衣,要田四娘自己繡的。莊戶人家哪有什么講究,喜慶就行,一般日就能搞定,多則五六日。
田四娘考究,足足用了十天,把自己的嫁衣繡的繁復了些。
其他的枕頭被子就簡單許多,勝在數量多,也花了十來日就搞定了。
嫁妝田孫氏親自看著,在鎮子里挑了一水兒的成套的,雖然比不上鎮子里有錢人家的,但比莊戶人家的要好多了。
從開始去挑了樣式,到中間去看過一回,昨兒個再看過一回,確定沒有任何問題,已經抬回來家里了,就擱置在后堂呢,滿滿當當的。
其余時間,田四娘要么發呆,想著成親的事情,要么自己繡點手帕,打算屯著到時候拿去賣了做私房錢。
依照小小的算計,田四娘這回成親,沒有用到三十兩,也差不多了。
三十兩是什么概念?
小小的印象中,自她懂事起,她們母女三個一年的花費不超過一百文,也就今年多了點,買了三塊面料,一共花去一百六十文。
那還是沾了田四娘的光。總不能所有人都有新衣裳,她們娘三個穿打滿補丁的晃來晃去。
就這樣,田孫氏還只給買了最差勁的面料,說得不好聽的就是,大戶人家最低等粗使丫鬟婆子穿著的都比她們的要好。
那面料,說是全新很勉強,都是大戶人家用過的棉衣拆下來清洗,蒸曬干凈后的棉做成的面料,說得不好聽就是二手的。
這樣算算,娘三個十年下來,包括趙氏生娃,生病,總共怕是用了二三兩左右。
特么的真賤啊。
村里其他姑娘嫁人,總共花費也就二三兩,好點的嫁妝補貼多點,或者壓箱底的私房錢給多點,也能有五六兩。
這幾年來,也就嫁到鎮子里給一個大戶人家做妾的麗婷能有這般大的陣狀。
但那是人家男人手筆大,一下子給了八十兩的聘銀。
只不過,是過去做妾的。
田孫氏的性子有些愛拔尖,加上痛愛這個老來得的閨女,三十兩成個親,也確實做得出來。
姐妹倆花了整整兩日,才把田家三間沒有用的閑置房間整理妥當。
往外頭小溪走去,那兒水多,用了田孫氏沒意見。
拐過一個彎,快到小溪邊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