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五艘船殼是給礦工們準備的,這艘比護衛艦略大、比驅逐艦又小點的海盜船是留給自己的。采礦駁船是不錯,親大爺也用的挺順手,但自己不能去哪兒都開艘駁船。
怎么說呢,采礦駁船就好比地球時代的泥頭車,運貨、跑工地掙錢用它挺合適,可進城逛超市買東西也弄輛大卡車就不合適了。
這艘海盜船有類似戰艦的基礎設計和用料,但又不是戰艦,將來進行飛船登記注冊的時候就不用去統合部檢查了,民用船只在空間站里就可以辦好手續。
但它也不是純粹的民用船只,主腦帶寬更大,提升空間也更多。即便反物質能源核心自己不會弄,不是還弄回來很多引力子能源核心嘛,修修補補保不齊會比原來的動力更強。
有了充足的動力供給就可以考慮防御方面的問題了,冬眠者的類銀超合金裝甲熔煉配方自己有,大規模制造不可能,少量弄一點自己用完沒問題。
除了裝甲板之外,洪濤還想再來一套能量護盾系統,這樣一軟一硬、一虛一實、一內一外的搭配,應該能讓飛船的防御力得到很大提升,具體升到多高……還得試過之后才知道。
有了動力和防御,依舊不能滿足洪濤的需求。他是不打算去當海盜,更不想去打劫過往飛船,但遇上海盜也不能光挨打不還手,這不符合自己的風格。
武器方面嘛,飛船上原有的三臺脈沖激光發生器不會用,只能拆下來給老約翰他們改裝成激光采礦器。暫時只能購買民用導彈發射器,能裝幾臺就裝幾臺,再加上那幾架電子無人機,好像也能湊合反擊下。
超合金裝甲加能量護盾,配上空間彈道和電子無人機,這就是洪濤琢磨出來的最佳方案。裝甲和能量護盾可以抵御傷害,用無人機去干擾,拿導彈打。既充分增加了防御力,還保證了一定強度的攻擊力,又不太占用飛船主腦帶寬,多完美的組合!
從這天開始,洪濤就成了空間站里最忙的人。帶著礦隊出航這段時間,每到礦工們睡覺休息的時候,他就獨自跑回空間的小工廠里帶著一群機器人對飛船進行改造,忙幾個小時又得返回礦點繼續帶著大家采礦。返回空間站休息時,就干脆泡在工廠里不出去了,不吃不喝不眠不睡的和一堆零件玩命。
這時安哈卡就派上了用場,洪濤不在的時候他就干些粗活兒,比如雇傭空間站的駁船去錨地把機器人需要處理的零部件運回來。或者去最近的貿易空間站采購,撿破爛畢竟不是整體拆卸,有些部件還得用新的。
這一忙就是二個多月,有時候洪濤都忘了日期,反正也沒有日夜和季節交替,還不用按時吃飯睡覺。閑的時候一天比一周還長,忙起來則時間飛逝,一周轉眼就過。
第一艘松鼠級的建造速度比較慢,從湊配件開始麻煩就一個接著一個,不是機器人因為流程設計問題罷工,就是干著干著突然沒材料了,得停工待料。
整整一個月零一天,這艘外表上看上去依舊是破爛的采礦船才從模塊變成了完整體。第一次試航也是洪濤親自駕駛的,在礦點工作了六個小時。當把它交付給年輕礦工時,除了努埃爾之外的每個隊員眼睛里都射出了貪婪的光芒。
確實是艘不錯的采礦船,采集速度比同級別高三成以上,能力稍微強點的礦工甚至可以在采集工作時一個人操作一個人休息。
飛船的主腦小而精,沒有過多花哨功能,但處理常規操作和專業技能非常順暢。能源核心和改裝過的采集器也比較給力,即便主電容器的電量空了,靠能源核心直連供電也能湊合采集,持續工作上百個小時不用停機充電。
有了第一艘飛船的組裝經驗,第二艘到第五艘就越來越快了。這也是智能機器人的優勢所在,它們沒有創造力,但模仿力超級強,有過一次成功經驗,后面的第一百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