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或許見過舊式卡式錄音帶,那種大約長十公分、寬六公分左右的,有兩個齒輪狀卷軸,卷著一條長長的磁帶,正反面都可以播放歌曲的。索尼因為它而出產的隨身聽,alkan,還成了隨身聽的代名詞。
但有一種卡帶你們肯定沒有見過。那是一種被稱為八軌道的卡帶,8track tae,它只有一個卷軸。這種卡帶大約在五十年代開始在歐美廣泛流行,它的體積比一般的卡式錄音帶來得大,大約長十四公分、寬十公分、厚兩公分。而且,相比普通卡式錄音帶的橫插入式,它是直插入式的。
一般卡式錄音帶的磁帶有四條平行電磁軌道,其中兩條是正面播放,另兩條是反面播放。為什么是兩條?立體聲呀,左耳跟右耳的聲音。這種卡式的歌曲是一首接一首播放的,就像一般的收錄方式。要從一個節目到下一個節目必須以塊轉方式進行,很不方便。
而八軌道卡帶,顧名思義有八條軌道。同樣每兩條軌道是立體聲播放,所以它能同時載入四條平行立體聲音,換句話說它能同時錄進四個節目。而這種卡帶的設計不能反面播放,只能單面播放,當播放完畢,它需要被倒帶到起始位置,才能再重新播放下一個節目。它有一個按鈕,按一按,它的磁頭就會轉換去下一條軌道,播放下一個節目。不停的按下四次,它又會回到最初的那一條軌道,但這樣中間插播并沒帶來甚麼特別的優勢,只有無聊透頂的人會去不停的按、不停的換軌道,比如傻仔。最終的結果當然是把磁頭機械按壞,被三叔罵個狗血淋頭。
那時候傻仔的三叔(當然又是三叔)不知從哪弄來這種八軌道卡帶錄音機,傻仔感到很新奇。那時候家中只有黑膠唱片機,傻仔一直在奇怪那么大的黑膠唱片怎能被縮成那么小一個卡帶、那一條細細的褐色磁帶怎樣將聲音保留下來?好奇心殺死貓,傻仔常常把磁帶拉出來靠得很近,想看看磁帶上有沒有像黑膠唱片那樣彎彎曲曲的淺溝。哪知一拉出來,卻收不回去,結果又少不了一頓罵。
那個時候最常聽的是鄧麗君歌曲的卡帶,還有就是相聲節目。七十年代南洋半島南部最火紅的是新加坡的相聲諧劇雙寶,一位名叫王沙,另一位野峰。王沙高瘦,相比之下野蜂比較矮小。王沙野蜂搭檔出了不少相聲專輯,有潮州話版的,也有華語版的,年幼的傻仔常常俯臥在錄音機前,雙手撐顎,聽著他們的相聲咯咯大笑。高瘦的王沙也演過幾齣電影,印象最深的是老夫子奇趣錄,他的老夫子形象深入民心,簡直活脫脫就是王澤筆下的老夫子。
王沙與野峰分別在一九九八跟一九九五年作古,但他們留下來的影音卻永遠流傳著。
這種美國出產的八軌道卡帶大概因為體積相對龐大,流行不起來,只在美國、德國、跟幾個英聯邦國家流行過那么一陣子,在中、港、臺、日不見它的蹤影。沒幾年后,它就被六十年代出產的卡式錄音帶取代了,剩下的只有傻仔腦海里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