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課程與初中時期完全不同,多出了許多以往從未接觸過的知識點。
在校期間,安若魚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了學習當中。到了周末,完成作業之后,她便把其余時間用來休閑和讀書。
光陰似箭,四年時間一晃而過。
高考結束之后,安若魚的第一志愿填報了首都經濟大學。成績出來后,她以超過錄取分數線八十分的成績,成功被該校的金融學系金融專業錄取。
不久后,搭乘上轟隆隆響的綠皮火車,安若魚生平第一次離開了平陽縣,前往首都望京。與她同行的,還有初中時期的好友盛夏。
盛夏扎著馬尾辮,頭發有些自來卷,安若魚則是為了方便,剪了一頭利落的齊耳短發。
兩人坐的是臥鋪車廂,因為是一起到火車站買的票,所以買到了兩個面對面的下鋪。這趟列車并非平陽縣首發的,但是從這里上車的人不少,其中還有許多是去外地求學的學生。
她們所在的車廂隔間,中鋪和上鋪來的是兩男兩女,四人似乎相互認識,一進來便有說有笑的。
其間,兩個女生中的一個還想和她們兩人搭話。但安若魚和盛夏都不是喜歡與陌生人聊天的,簡單應和了對方兩句,便湊到一起聊起她們自己的事來了。
隔天上午,列車抵達了終點站望京。
安若魚與盛夏下了車,從出站口出去不久,就找到了各自院校前來接站的條幅和校車。
兩人報考的院校距離很近,安若魚是經濟大學,盛夏是政法學院,兩家的校車所在的位置也恰好相鄰。所以,她們便各自告別對方上了車,約定到了學校之后再見面。
安若魚坐在車上,透過車窗觀看外面的街景,感受著望京城的繁華。
一個多小時之后,她方才抵達學校。
到了學校報道過后,又辦理了校園卡,她才提著行李箱到了宿舍。宿舍是四人間的,此時已經有一個同學先到了。
根據這名同學的介紹,她是望京本地人,名字叫做祁青。
“你好,我叫安若魚,臨西人。”
兩人相互介紹一番,便各自收拾起自己的東西來。
過了約莫半小時,宿舍里又來了一個戴著眼鏡的女生,是望京隔壁省離東的,名字叫做王圓。大抵是人如其名,這姑娘長得也比安若魚和祁青圓潤許多。
此后不久,宿舍里最后一名成員也到了。
她和祁青一樣是望京本地人,瘦高的個子,笑起來有兩個對稱的梨渦,名字叫文靜淑。
四人相互認識過,便又各自做自己的事。
到了中午,祁青和文靜淑都各自去找自己認識的同學玩了。王圓也有同學一起報考了這所學校,所以在二人走后不久,便也離開了宿舍。
如此,只剩下了安若魚一人。她只好去食堂買了飯吃完,散著步往政法學院那邊走去,想看看能不能偶遇出來吃午飯的盛夏。
根據紙質地圖的指示,她所在的學校占地面積很大,好在她們宿舍樓這邊距離學校的南門很近。而南門出去走一段路,便是政法學院那邊。
大概是好朋友心有靈犀,就在安若魚往政法學院走的路上,盛夏也在往經濟大學走。
兩人一個走在自己所在道路的右邊方向,一個走在左邊,恰好迎面遇到了彼此。
見了面,兩人默契地一笑,一道去了附近的一所公園散步。
盛夏一臉神秘兮兮的樣子,“小魚,你猜我在宿舍樓道里碰見誰了?”
安若魚瞥她一眼,漫不經心道:“難不成是和我們一起坐火車的那兩個女生?”
“呀!你咋這么聰明呢?她倆人就在我隔壁宿舍,你說巧不巧?不過你怎么一下子就猜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