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好萊塢的工作人員屁事多,但因為馬可炒掉了哥倫比亞的副導(dǎo)演,讓他們心里都有了逼數(shù)。
馬可不管你這的那的,錢給到位了,就得認(rèn)真工作,煩起來了全部換香江的人過來。
第二天早上八點(diǎn)半,大家準(zhǔn)時到唐人街拍攝點(diǎn)集合,拿著喇叭做了宣傳,兩邊道路也提前做提示。
馬可和吳一凡起得更早,他們得做成卷發(fā),主要不想顯得太古板,畢竟是開篇的鏡頭。
男主的人設(shè)是推銷員,其實(shí)也很活潑擅長交往,只是被貧窮的生活捶得像條狗。
有些文藝片,開頭看了一分鐘就想關(guān)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鏡頭,色調(diào),造型全都是那種古板沉悶的。
作為勵志片,馬可還是希望明亮陽光點(diǎn),本來整部戲的劇情就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慘得爹媽都不認(rèn)識,拍攝手法你得給觀眾希望啊。
劉玉琳端著咖啡和三明治,慌慌張張趕過來,她知道華人干活兒不要命起來,那是相當(dāng)可怕的。
“劉小姐,你能先去洗衣廠工作嗎,待會兒我們過來拍你。”馬可問。
“這場戲很簡單吧,你覺得有必要嗎?”劉玉琳不解地問。
“很有必要,而且你要干那種臟活累活,才能理解女主積累的怨氣,干活兒的時候你就要入戲。”馬可提醒道。
劉玉琳點(diǎn)點(diǎn)頭同意了,她的確不理解,沒錢在米利堅這種大城市生活有多難,假如你還有個需要上學(xué)的孩子,還有一堆需要支付的賬單,那就更崩潰了。
她的爸媽雖然不富有,但也是知識分子,以華人的勤勞,小日子還是過得不錯的。
“我明白你的意思,現(xiàn)在就去。”
“讓他們留幾張最臟的被單,待會兒拍戲要用。”k。”
劉玉琳上了出租車,趕去早就談好的干洗廠,她還真沒在那兒上過班。
徐征拿著分鏡頭劇本,走過來小聲問“這個女演員好像花木蘭的女主啊。”
“好像就是根據(jù)她的長相來做的吧。”
“太丑了。”徐征嘀咕道。
“你咋這么損呢。”
徐征昨晚住酒店第一件事就是上網(wǎng)沖浪,看到了《花木蘭》的劇照,百思不得其解,一個動畫片都花了7000萬美元制作成本,算算就是5個多億rb,都怎么花的呢。
劉玉琳就是米利堅對華人長相的印象。
別看這兒有幾百萬華人,但大部分都是底層工作,不被人注意到的那種。
所以馬可完全支持華人闖蕩好萊塢,只要露臉多了,觀眾就會更多去了解,更愿意去接受華人演員的作品,接受華人的生活哲學(xué)。
這是最簡單最高效的文化宣傳,不管拍什么文化背景的作品都一樣,能露臉就是好的
今兒這場戲是男主送兒子去托兒所,馬可跟新來的副導(dǎo)演溝通,要求兩臺攝影機(jī),分兩次拍完,因為是大白天,天氣晴朗,光線很好,所以根本不需要布光什么的。
“這條街的居民都配合嗎?不要跑出來圍觀啊。”他問副導(dǎo)演杰森和吳大陽。
“每人發(fā)了20美元,非常配合。”杰森說道。
“干得不錯。”
“謝謝。”
其實(shí)總共也就花了一千多美元,什么都不用做,該干啥干啥就行。
杰森可比那什么鬼喬治乖得多,幾乎是馬可怎么要求怎么來,所以換對人了。
要是拍戲時,副導(dǎo)演一直逼逼個不停,馬可估計會想打人。
“街道上的車子檢查沒有,90年后的新車都挪走。”
“檢查過了,這幾輛車都是老款,但沒有81年那時候的車型。”場務(wù)說道。
重要幕后工作人員都是一對一,一個馬可帶來的,一個哥倫比亞的,主要擔(dān)心老外無法完全理解導(dǎo)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