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第一遍馬可沒有喊咔,只是讓兩位排練一下。
他自己也要找找感覺,眼神沒有聚焦,對話反應慢一秒,這都是不行的。
這部戲的對話氛圍,尤其在剛開始田園場景的戲份,都是輕快活潑的,所以相對來說,說話節奏較快。
英式發音用這種節奏展現出來,腔調優美動聽。
兩位英籍演員的對話,明顯跟美籍感覺不一樣,更幽默更優雅。
所以自重拍之后,整整ng了十次。
每次馬可都會多一點要求。
“為什么你不能把要求一次說完。”甘道夫無語道。
馬可拍了拍兩個老頭的肩膀,笑道
“很抱歉。其實我剛開始也不知道什么效果才是最好的,得一次一次找感覺。所以說,我們都是這部作品的創作者,你知道我是一個華人,也不是英語專業,對你們的語言沒有那么了解。”
很多鏡頭馬可只是憑著上輩子的記憶來拍,雖然提前做了分鏡圖和分解規劃,但人的記憶并沒有那么可靠。
很多問題只有現場拍的時候,他才會發現,從而想起更多細節和要求。
甘道夫點點頭,擦了擦汗笑道“你很會說話,真的很會,讓我這個老頭子都覺得開心,謝謝你邀請我拍這部戲,馬可。”
老頭子第一次如此親切的稱呼馬可,英國老紳士逼格高,總覺得馬可的英文名怪怪的,不純正,而且兩人也不熟。
他之所以格外開心,是馬可把演員也當做創作者,這是一種莫大的尊重。
也說明馬可是個懂得合作的導演,同時對他們從小喜愛的名著很尊重。
很多導演非常霸道,生怕自己一問別人意見,讓人覺得自己不懂,失去了地位和話語權,其實這是沒有自信的表現,而且非常容易讓人反感。
馬可剛開始兩部戲有點這個小毛病,現在有成就加身,自信了不少。
這類導演哪兒都有,但相對來說,華語圈比較普遍。
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星爺了,這個毛病直到他快50歲才改掉。
馬曉剛江文也好不了多少,經常現場砸喇叭,罵臟話。
其實作為專業演員,他們知道該如何尊重導演,拍戲現場亂糟糟,大家都很焦躁,導演是核心骨,還是溫和點比較好。
當然,香江跟我們華人娛樂圈一樣,崇尚硬拳頭話語權,合約不管怎么簽,他們都不在乎,耍大牌的演員,要么江湖地位高,要么背后有靠山。
這個靠山或許是投資人,或許是某個不可言說的大佬。
導演和影視公司也不敢得罪他們,劇本說改就改,不想拍了就得全劇組收工,發脾氣了大家一起哄著供著。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也不能全怪華人導演,你秀肌肉我他么也秀肌肉,除非地位差距太大。
最后形成一個怪圈,就是小小的劇組也變成叢林法則,并且非常直白粗暴。
順利的時候,彼此還能互相尊重尊重,不順利的時候,那些小配角就得倒霉,就是大佬指桑罵槐殺雞儆猴的標靶。
這跟投資人的屬性有關,華語娛樂圈,各種亂七八糟的土豪往里砸錢,搞煤礦的,搞房地產的,搞金融的,收破爛的,搞詐騙的。
只要有錢就可以捧女演員,影視劇他么的就是個搞女明星洗錢的工具,唯一的門檻就是錢。
好萊塢雖然也有這種情況,但相對較少,資金實力雄厚的專業影視公司占據了主要市場。
專業公司的模式通常比較成熟,靠作品本身掙錢,越規范風險越小,也不需要土豪的錢,你想投,老子也不要。
而且他們的合同具有約束力,耍大牌導致搞砸一部戲,甚至是耽誤工期,都有可能面臨巨額索賠。
但國內很多時候都要講人情,而且這種民事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