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漂亮。也就是在這里,我們終于找到了“懸空教堂”名稱的由來。
在小廳的中間地面上開有一個長方形的玻璃窗口,透過這個窗口可以看到下面是空的,那這座教堂的下面原本到底是什么呢?導游告訴我們,教堂所在的位置是古巴比倫城堡的南門,也就是說是修在城門之上,所以稱它為“懸空教堂”。原來教堂旁邊的那個古城遺址,就是古巴比倫城堡。懸空教堂現在看上去似乎并不怎么高,是因為尼羅河的洪災和泛濫,導致這里的地面比羅馬時期提高了6米。
走出懸空教堂,我們再步行前往不遠處的阿米爾清真寺。
路上,我問導游“為什么埃及人不吃豬肉呢?”
導游說“這個很久以前就是這樣,在埃及,豬被視為不潔凈的動物,若有人走路時,意外接觸到一只豬,那么他會立刻跑到河邊,連衣服都不脫就跳下去洗個澡。”
這也許因為古埃及人特別愛干凈的習慣傳承至今吧。
我又問導游“教的齋月真的不吃東西嗎?”
“是的,所有教的們,從日出到日落期間都不吃東西,晚上肯定還是要吃的,不然會餓死。另外,小孩子是正常吃的,游客也不用擔心。”
“我以為游客吃不到東西呢!”
“齋月要求不吃、不喝、不抽煙,其他非和游客都不會受到限制,當然最好不要在公共場所或者在面前吃東西。”
“哦,那你要是齋月帶團玩,也不能吃東西了,對吧?”
“肯定要的,我也是。”
邊走邊聊,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阿米爾清真寺。
進入清真寺是要脫鞋的。我們所有團友都把鞋脫了下來,放到入口處的長桌上,由一個慈祥的老爺爺幫忙看管。
因為教不允許女性穿比較暴露的服裝進入清真寺,所以在入口處,管理人員給女性團友分發了綠色長袍,讓她們包裹在身上。裹上綠色長袍的阿姨、奶奶們看上去還真有點的感覺,不過,得小心看清他們的臉,不然會認錯人的。我和幾個小朋友,因為是小孩,并且有穿長褲長褂,還戴著帽子,所以我們可以直接進入。
導游告訴我們,阿米爾清真寺雖然不是開羅最大、最豪華的清真寺,但卻是埃及乃至全非洲最古老的清真寺。
寺內做禮拜的大殿非常大,整個大殿圍成一個“口”字型,地上鋪著紅地毯。大殿里有無數的圓形拱柱整齊地排列著,支撐著大殿的頂部,還懸掛著樸素的吊燈和吊扇。
當身處寬廣、整潔和肅穆的大殿之中,讓人的心境一下平靜下來!導游和團友們席地而坐,還給團友們介紹了一些教的知識。我和爸爸則趁這個時間沿整個大殿走了一圈,體驗一下大殿的面積之大。
“口”字型大殿所圍成的中間區域,是一個露天的廣場,在廣場正中間,有一個八根柱子支撐的圓頂的亭子。
大殿里有一些靠椅可供游客休息。有一些本地人直接躺在地毯上睡覺休息。有一些小男孩在里面玩耍、奔跑,看見我和爸爸走過來后,他們笑著朝我們擺手、說著什么。因為聽不懂,所以只能和他們問好了。
參觀完后,每個人取鞋子時,要付給門口看鞋的爺爺一塊錢小費,我預先找爸爸要了一元人民幣硬幣,順利取到了鞋子。等爸爸來取鞋時,爸爸也準備用一元硬幣取鞋,老爺爺擺手示意不可以。還好小瘦哥哥有零錢,爸爸找他換了一張紙幣,終于拿到了鞋子。
看來,我們兒童受到了老爺爺的優待!
參觀完清真寺,接下來我們乘車前往今天的最后一站,哈利利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