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休養生息。
那些沒打下來的地方,除了湖南之外,其余的浙東,福建等地,靠蠶食就可以吞并。
現在首要的任務不是打,而是治。得天下容易,治天下難。
“我給你一個月!”朱五轉頭,看著眾人,“江西務必部拿下。”
“諾!”眾人轟然答應。
”打下江西之后,各地要成立屯田軍衛,設立指揮使。”朱五淡淡地撒出點甜頭,“就看你們誰表現好了!”
眾將哄笑,眼中渴望和喜悅溢于言表。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打仗,為的不就是榮華富貴嗎。
屯田軍衛,朱五猶豫再三之后還是決定推廣。在王朝建立的初期,軍衛是穩固地方政權最有效的手段。
二線部隊,還有淘汰軍中老弱,降兵給予田地。讓他們變成閑時為農,戰時為兵的半軍事化單位。
田地不允許買賣,除了少量象征性的糧食外,其余產出都歸士兵所有,士兵不用服任何的徭役。
衛所的指揮使和地方官員相互制約,不存在一手遮天的情況。
士兵的死孫后代可以選擇繼續種田當兵,也可以選擇經商或者讀書,做工。
其實這世上沒有完美的政策,設想的再好,經過漫長的時間之后,都會變味甚至改變原來的初衷。
但是現在,地盤太大,國力根本不足以養活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職業的軍人。
只有精兵簡政,才是大漢未來的主要方向。
而且就算拿軍餉的職業軍人,也有退役的一天。退役之后,這些人也會給予田地。
當然,這些只是初步的想法,還要回南京和眾臣商議之后,再頒布實施。
有時候,每當夜深人靜,朱五被這些政事弄得頭昏腦脹的時候,就會想。
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每個時代也有著不同的需求和形式,照搬自己腦中的東西,未必是好。
而這個時代原有的一些東西,也未必是錯。
正當朱五和諸將,在帳中說著閑話之時,外面一個親兵進來。
“稟漢王!吉安知府高志安降了!”
“主公天威所至,敵人望風而降!”難得,傅友德也冒出一句馬屁。
朱五笑笑,“跟我有啥關系?啥威不威的!既然人家投降了,該怎么辦就怎么辦?”
吉安知府高志安,從漢軍抵達城下開始,就在城頭觀望。城內只有守軍七千人,如何扛得住人家的虎狼之師。
聽說漢軍軍紀不錯,所過之處秋毫無犯,與其多造殺孽,不如現在降了。
只是高志安沒想到,投降之后,居然在漢軍的大營里見到了,漢王朱五。
“起來,我不喜歡人家跪著!”
朱五態度溫和,高志安心中忐忑稍去。
這年月做官真是個高風險的職業,高志安原本年過四旬才是一地的縣令,元軍奪回吉安之后,原來的地方官被天完軍殺了干凈,他才能升官。
可是知府的屁股都沒熱乎幾天,吉安又落入漢軍的手中。
現在他只求,漢軍真能善待百姓。他帶著妻子回老家做個員外,度過此生,再也不敢奢求功名二字。
“罪官,謝漢王殿下!”高志安喵了一眼朱五,站起身。心中卻道,這漢王也太年輕了。
“罪官?”朱五笑了,“那你說說,你何罪之有?”
高志安一時語塞。
“吉安的秋收怎么樣?”朱五歲口問道。
“吉安府人口十六萬,有地六百七十二萬畝,其中稻米田不足半數........”
說起秋收,高志安張嘴就來,有多少人口,多少田地,種什么糧食,收了多少。
治下多少大戶豪強,百姓繳納糧食幾何,一件一件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高志安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