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你記住,好像不是什么好事?”劉伯溫心中滿是苦澀。
“聽說你家里有幾個晚輩才學不錯,大漢正是用人之時,舉賢不避親,可以讓他們出來做官么,還有什么你那些至交好友,才子名士什么的,都可以到咱們這來,咱們大漢還沒有翰林院呢!”
看著朱五一句有一句的忽悠劉伯溫,席老頭忽然看明白了。
從他們進屋到現(xiàn)在,小五都是裝的,他故意讓劉伯溫勸誡,然后委以重任,再讓劉伯溫推舉賢才,其目的只有一個。
把劉伯溫代表的江浙文官抬起來,監(jiān)督并且對抗原有的淮西舊勢力。
席老頭倒上一杯熱茶,心里暗道,這個道理自己能看明白,劉伯溫也能看明白。
但是劉伯溫看明白了,他也得往小五的套里鉆,他沒得選。大漢的中心在江南,劉伯溫代表的江南士子們,更沒得選。
“老劉,委屈你一回。”朱五還在溫言說道,“我這個人你是知道的,從不會辜負誰!”
是嗎?劉伯溫心里給朱五的話,直接打了一個折扣。
但是現(xiàn)在,沒辦法推辭,只能硬著頭皮說道,“臣,明白了!”
“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省事兒!”朱五笑道,“以后你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除了禮部,還有籌建廉政公署。另外,我還要設一個招賢館,招募天下大儒,到咱們大漢講學,寫書立著。我一個粗人,大漢也沒幾個讀書好的,所以這些活也只能都交給你了!”
漢王終于肯重用士子,重用儒生了。心里難受之余,劉伯溫又有些激動。
“臣,鞠躬盡瘁!”
“別說死!”朱五笑著打斷,“咱們都好好活著,有始有終!”
劉伯溫面上,露出幾分感激。
席老頭嘿嘿一笑,完了,劉伯溫呀劉伯溫,你是徹底讓小五給帶溝里去了。
~~~
李存義一案,瞬間引爆了大漢的官場,據說漢王震怒。
遠在襄陽的馮家兄弟,九江的胡惟庸,直接一擼到底。京城里漢王親軍抓了許多,巡防營,捕快房的軍將。
高郵,揚州,蘇州三府的知府和知州等官員,押解回京城。
總之,只要是和李存義有牽連的,私下里有過金錢利益往來帶,全部倒霉。
不過最終他們的結果如何,還要看最后的審判。李善長,劉伯溫兩人共同審理,而后者更是一個請建廉政公署折在百官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第一次上奏,聽說漢王直接拍著桌子罵,此非視臣子如仇寇耶!
第二次上奏,漢王淡淡地道,相信臣子們的操守。
第三次上奏,漢王留中不發(fā)。
百官似乎聞到些不同尋常的味道,就在此時,另一個消息直接震驚了整個大漢。
淮西流民安置使,私下把一千多畝流民安置田地,賣給了定遠的李家,漢王震怒之下。淮西安置使名江濤,在和州投奔漢王的舉人。這個跟隨漢王一路到今天的功臣,直接被漢王賜死。
而在他家里,除了貪墨的錢財之外,還發(fā)現(xiàn)了和蒙元私通的書信。
頓時輿論洶洶,百官目瞪口呆。
這個關口,劉伯溫再次上書懇請建廉政公署衙門,漢王朱在朝會時一言不發(fā),把奏折傳閱群臣。
一連幾日,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讓人目不暇接。在此中間,定遠李家,買了流民安置田的李家,家主及三個兒子,被和州守備將軍李賽,斬殺于牢房之中,顯得無足輕重。
當然,只有也有不少人知道,這個李家,是李善長的李家。
劉伯溫一天一奏折,百官們都在等著漢王最后的表態(tài)。
但此時的朱五,目光和心卻沒放在這個上邊。
藍衣人來報,濟南蒙元鎮(zhèn)北王帶山東軍十五萬,遼東總管,元廷太尉布蘭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