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開京王都被漢軍占據,三天之后,馮勝張定邊在王都之外六十里,擊潰了一支臨時拼湊起來的高麗勤王軍。第二天,趙普勝等人在城西,擊潰了高麗三道集結的四萬人馬。
同時,高麗王都陷落的消息傳遍了高麗上下,地方勢力群龍無首各自為戰,再也組織不起大規模的反抗勢力。
在朱五連續取得勝利之后,王都中投降的世家大族,也表現出積極配合的一面。
樸,全,閔,金四大高麗大性的當家人成為臨時高麗政府的四名內閣,但是他們手中都有沒有兵權。
朱五收攏的八千高麗降兵,以手下那些恨不得自己就是漢人的高麗人為骨干,組成了京都治安軍。
軍權,交在一個誰都想不到的人手里。
自殺而死,以成臣節,裴千惑的弟弟,裴不器。
此人三十多歲,是個和裴千惑一樣剛烈的男子。對于高麗的降臣們表現出深深的不屑,但是也對高麗的未來有著深深的擔憂。
治安軍他只有管理權,并沒有調撥權,而且這些治安軍,吃的也是朱五給的飯。
同時,在王京,朱五還將要留下兩萬五千人的漢軍部隊,這些軍隊的開支,包括糧食和軍餉都會由新的高麗政府承擔。
新的高麗王,也姓王。是高麗王室家族剩下的,為數不多的男子,今年只有六歲,按照輩分是原來高麗王,已經出了五服的孫子輩。
至于王室中其他的男人都哪里去了,只有歷史知道,只能任憑后人猜測。
開京王都,在戰火褪去之后,舉行了有些寒酸的登基大殿,新的高麗王哭哭啼啼,在臣子們叩首聲中,登上王位。
而作為這片土地的實際主人,朱五冷眼旁觀。
三天后,朱五坐在高麗王的寶座上,看著高麗新任的內閣大臣們,哭喪著臉,在條約上簽字,蓋印。
《仁川條約》
高麗,從此之后為大漢之附庸,高麗王對漢主,以兒相稱。
此次漢軍出兵,軍費白銀三百二十六萬,全部由于高麗賠償,分十五年賠償。
除此之外,每年高麗還需要給大漢六十萬石糧食。
高麗境內所有的大臣升遷,都要交于高麗總督馮國用奏報,再轉呈漢王。
同時,江華灣,高麗最大的海港,進貢給大漢國主,作為漢王的領土。
也同時成為了大漢水軍,在北方的第一個軍港。
高麗境內,以后推行漢語漢文,所有文書經文,必須全部用漢字。廢除高麗文字,焚毀高麗典籍。
高麗王為兒王,待漢王回大漢之后,自會派遣老師教導高麗王。高麗王十二歲后,入大漢讀書,成年返回。
這份條約,對高麗人實在是苛刻到了極點,可以說就差白紙黑字寫上四個大字,亡國滅種。
可是高麗人沒有異議,一是因為他們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反抗。二十因為,新的高麗高官們,朱五給了他們巨大的利益。
在漢軍只留下一萬駐軍之后,高麗王這個年幼的國王,就是他們這些人的傀儡。他們可以在高麗國內,繼續作威作福說一不二。
人,在利益面前,什么都能忍。
又過了半個月,徹底擊潰了最后幾支高麗境內的野戰力量之后。徹底把高麗搜刮一空之后,朱五率領大軍在江華灣登陸,返航。
臨別之際,朱五解下身上的玉佩,交給高麗兒王佩戴。
在高麗眾人,叩拜聲中,漢軍升帆遠航。
看著漸行漸遠的高麗疆土,朱五心中升起一個大膽的作戰計劃。
中原正亂,可以用高麗作為進攻蒙元北方的一個跳板。同時掃清遼東,設置軍衛。
來時無雪,回時雪花飄落。
忙忙碌碌又一年,天下卻依然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