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侯爺所謀之事已籌備許久,本就有了七成把握,巧得天時地利人和俱全,所謀劃之事也就十全的定了下來。
近日來京城也有些變故,邊防海關之地鬧出了幾起不小的事,所牽連的官員眾多,甚至密報之中還與親王乃至內宮有關,禍端一一都傳到了新帝耳里,自然就滋生出了許多的事情來。首先革職了閩州知府,又定罪于巡海官,受此牽連之人足到百人,落頭之人就有十人,入獄發配之人也有幾十余人,弄得人心惶惶一片混亂。
這邊陲之地乃國之要塞,如若不治那便是養虎而患。幾處要地之中當屬嶺南風頭正盛,幾乎毫無懸念地成了新帝首要掌控之地,又思于候爵為開國元老又功勛卓著,加之嶺南并無擾局之相,思慮再三便于幾位重臣商議,便有人提出當與嶺南結下良姻來穩控民心,又提到先帝曾許諾嶺南伍侯爵此事,更有人提議入宮為妃,也有人提議太子新立當與定下太子妃來安局穩國,可最后這些提議都被一一廢除。
因伍候爵家戰功赫赫,兵權在手又居邊海要地,如若給的位份太高有恐于生患,一來二議三思四定之后便定下了寧王世子,新帝立即下派了大內總管前往嶺南下傳圣旨。
正堂內,兩姐妹還沒來得及說上話,伍侯爺就已出現,眾人行了禮就退于兩側,單命于伍子依在一旁侯著,沒出一刻鐘,二爺就帶著宮中的幾個要緊人進了府,為首的是大內總管。
大內總管穿著一身墨黑長袍,別著玉帶,手端著黃綢卷的圣旨,神采奕奕地進了大廳站在高位上,先向伍侯爺行了禮,就一陣寒暄著。
“伍侯爺可真為是精神抖擻,不輸當年,灑家今日前來是奉了陛下旨意,這可是件大喜之事,可算為侯爺祖上添喜門楣的。”
伍侯爺以禮待著,中氣回道“總管大人遠道而來實為辛苦,老臣深感皇恩浩蕩念及體恤著,待旨意轉達后,總管大人可一定要賞臉與老臣共飲一番才是。”
伍侯爺是超一品候爵開國大將,又是先帝爺面前的紅人,區區一個大內總管原是不用放在心上的,只是傳著宮中圣旨就代表了陛下,伍侯爺行禮也算是給新帝表臣下的恭謙。
“當是,當是。”大內總管一直掛著皮笑肉不笑的笑容,見伍侯爺如此屈尊,也心生了幾分敬佩。
伍侯爺首居行禮,伍家眾人皆以大禮行拜。禮全之后,大內總管便才氣正腔圓地念著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孤感念嶺南侯爵……”
伍子依聽著圣旨的內容,起初都是感念祖父的功績,她便放心許多,卻沒料想到接下來的事情與自己有關。
“孤昨日夢尋先帝,談及昔日與伍候共赴生死之情誼,恰逢孤王之弟寧王為世子議親,孤將與爾共促此事……”
聽到這里,伍子依算是聽明白了,原來先帝感念祖父往日舍命相救之恩情,曾經許諾了一樁親事,只是祖母未得之女,現新帝登基,感念朝中舊臣便與之結姻。
大內總管已經將圣旨念完,將其收攏便俯身將伍侯爺扶了起來,朗朗道賀“這可是御上親指的婚事,侯爺大喜,只是這三小姐何在?”
“小熙,還不過來謝恩。”伍侯爺喚了伍子依一聲,她微怔愣,不過也很快反應過來,起身走于大內總管前行了大禮。
“原這就是三小姐,可瞧著是個有福命之人,這姻緣可是上天注定陛下親點的大好事,你且接旨吧。”
伍子依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慌亂,舉止得體的接過圣旨,并與伍家上下共同謝恩行大拜之禮。
大內總管低低笑著,手一揮,從人群中走出一個三十歲左右穿著宮服梳著高鬢的姑姑緩緩向伍子依走來。
“伍侯爺萬安,三小姐妝安,奴婢是宮中一等女侍,奉陛下之命教導未來的世子妃。”
伍子依一時還驚魂未定,不過她心里已經有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