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吳三桂雙手抱拳,恭謹答道。
像吳三桂這樣的軍中將領,最尊重的便是能打勝仗的猛將,名將,方逸的戰績,吳三桂臨行之前,早已聽說了個大概,面對這位能斬殺萬余后金敵兵的猛人,吳三桂乖乖收起了自己平常的狂妄之氣,臉上滿是謙遜。
“本官這里,守城兵力很是不足,所以,趙將軍的這些騎兵,對于本官和遵化城,非常重要。”斟酌了一番后,方逸終于開口,“吳將軍能否行個方便,將此間形勢,如實稟告袁督師,請袁督師收回成命,本官感激不盡。”
“這個,”吳三桂聽了,臉上當即便露出為難之色,“督師也明白大人如今的處境,只是敵軍如今兵鋒正銳,直指京師重地,來勢洶洶,袁督師也不得不親率主力回防,如今督師手頭兵力捉襟見肘,否則也不能派遣末將前來。”
方逸聽了,心中當即一片了然。
心想袁崇煥此番,怕是真急眼了。
后金此番入寇,這么大的事,論起責任人,負責遼東軍務的袁崇煥難咎其責,也難怪他會如此如臨大敵,甚至連趙率教留在遵化的兩千多騎兵,也來派人討要。
“袁督師打算如何迎敵呢?”沉默了一會后,方逸開口問道。
“督師準備在薊門一帶部署防線,將敵軍攔在外面,不讓敵軍靠近京師。”
方逸微微頷首。
戰略上來看,袁崇煥走的這一步,沒有問題。
只不過是否能走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實方逸心中,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袁崇煥干脆就不用管京畿這邊了,皇太極勞師遠征,后防空虛,所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后金大軍是騎兵,以步兵為首的袁崇煥追也追不上。
但后金的根據地盛京,總不能長了腿自己跑了。
所以,袁崇煥其實有一條圍魏救趙之路可以走,那就是不再回援京師,而是毅然率領大軍,直接殺進后金境內。
到時最多也就是個兩敗俱傷,皇太極禍亂大明京畿,袁崇煥則直接抄了皇太極的老窩。
但大明體量大,后金體量小。
同等的損失,大明可以承受得起,但皇太極卻萬萬承受不起。
所以方逸認為,這是目前唯一的一條,可以死中求活的法子。
但受朝廷體制約束,袁崇煥便是有這個想法,他也不敢執行。
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如果崇禎是皇太極這樣的明主,那他也可能會看出這一步棋,并命袁崇煥加以實施。
只不過,崇禎是個剛剛登基兩年的青少年,他既沒有眼光,也沒有魄力去做這種事。
而方逸人微言輕,他一個小小知縣,更無力推動此事的實施。
看到方逸陷入沉默中,一旁的祖寬和趙率教兩人,心中皆有些不安。
兩人明白,袁崇煥那邊是軍令難違,方逸這邊,也確實是急缺士卒。
對于趙率教而言,方逸對他有救命之恩,方逸最近接二連三地擊敗敵軍,早已激起了皇太極的怒火,如果趙率教這一走,皇太極親率十余萬大軍殺來,那兵力空虛的遵化城,如何能抵擋得住?
而祖寬的內心,其實也是傾向于留在遵化城。
常言道,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跟對領導,非常的重要。
方逸連戰連勝,緊跟著他周圍的將領們也都是水漲船高,就拿田見秀來說,原本不過是關寧軍中一小卒,可是如今跟著方逸才不到兩年的光景,借著近期的這幾場勝仗,朝廷賞賜下來,一個參將的位置,是斷然少不了他的。
而祖寬征戰沙場多年,到現在才混了一個游擊將軍,比參將還低了一級!
這讓祖寬如何不羨慕,如何不眼熱?
所以祖寬很想留在遵化城,跟著方逸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