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偉聽了,便微笑著對朱媺娖說道“聽好了,接下來我教你們怎么玩泥巴。這一次,我先動手,以后得由你們來。”
“……”朱媺娖心中無語,難不成是捏泥人過家家?可是,眼下不合適吧?
“……”藍天保也是有點懵。
看他們這個樣子,張明偉也不逗他們了,便笑著說道“接下來我們應該會以開封周邊作為和李自成所部賊軍的決戰之地。因此,了解開封周邊的地形地勢,以及敵我兵力分布非常重要。”
說到這里,頓了頓之后,他才接著說道“所以我們得做一個沙盤,作為行軍打仗參考之用!”
沙盤的最早記載,是在《后漢書·馬援列傳》。
說是在公元32年,漢光武帝征討隴西的隗囂,召名將馬援商討進軍戰略。馬援對隴西一帶的地理情況很熟悉,就用米堆成一個與實地地形相似的模型。
然后,就沒什么具體的記載了。雖然影視劇中經常有看到,但那些并不靠譜。
軍用沙盤記載最正規的,是要到1811年,普魯士國王菲特烈·威廉三世的文職軍事顧問馮·萊斯維茨,用膠泥制作了一個精巧的戰場模型,用顏色把道路、河流、村莊和樹林表示出來,用小瓷塊代表軍隊和武器等等。
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沙盤地圖對陣主要用于軍事訓練。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才在實際戰爭中得到運用。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沙盤地圖對陣又有發展,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幾乎成了開始一項作戰計劃的正規程序。
此時,一聽張明偉這話,朱媺娖和藍天保還是有點懵,不過他們也聽出來了,這是國公在傳授打仗的本事。于是,兩人都興奮期待了起來。
沙盤這東西,說容易也容易,比如馬援用米直接堆了。但是,要說難,那絕對是很有難度的。
后世的沙盤,都是用衛星拍照,結合多種方式才能做成軍用沙盤。而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這些。
在準備材料的過程中,張明偉自己先用炭筆開始畫畫。以到開封城為距離設定總體比例,然后再進行細分。
他現在有初步的想法,是先在黃河以北打一仗。因此,這次的沙盤,主要就是以黃河以北為主。至于將來在開封的戰事,那就要等到開封再做沙盤也不遲。
張明偉也沒做過沙盤,但是大概原理卻是知道的,寫寫畫畫,廢了好多白紙,才算是收獲了一張比較滿意的。
這個時候,開州知州也算是勤快的,已經找了一批商人和柴夫過來。
張明偉親自接見,聽他們講述地形地勢,然后開始往他畫好的那份稿子上進行增添。就這么的,又浪費了不少白紙。
這中間,虧了有朱媺娖在身邊。看過張明偉畫的畫之后,她能“復印”出好多份供張明偉來修改。
一直花了一天時間,初稿才算完成。然后就是藍天保這邊的活了,用網格的方式,拆分開來,用黃泥巴塑造地形地勢,并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山川河流。
在這過程中,張明偉全程指導,必須嚴格按照他事先規定的比例線來做。包括大小、高低等等。虧了是人手充足,作廢了很多塊之后,用了兩天時間才算是完成了沙盤的制作。
看著最后拼起來,擺滿了中軍帳的立體沙盤。說真的,藍天保非常有成就感。看向張明偉的目光,那都是不一樣了。
這種東西,絕對是不傳之秘,當將門或者其他什么的家傳之寶。然而,國公卻親手指點,幾乎是手把手教給了他們。
有這么一個寶貝在手,就等于是對戰場了然于胸,極大地增加了打贏戰事的勝算!
這個時候,劉金也已經風塵仆仆地趕回來了,向張明偉稟告了從吳三桂等人那邊獲悉的全面消息。
由此,張明偉又在沙盤上標識吳三桂等人所在,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