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帶來的消息中,最讓張明偉吃驚的是有關土豆的消息。
他穿越的第一天,和崇禎皇帝、太子朱慈烺高談闊論,指點江山的時候,就曾提及過土豆,并且還用毛筆畫了土豆的模樣,讓朱慈烺到南方尋找這個時候,土豆有沒有傳入大明。
這一次,朱慈烺就帶來了土豆,順便告訴張明偉說,這個土豆,早就傳入了大明,只是,這土豆的名字不常見,更是沒聽說過什么馬鈴薯的名稱。
拿著張明偉的那畫像辛辛苦苦尋找了半天,結果還是徐光啟的學生陳子龍說,在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上,就已經記錄了這種作物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不過哪怕是徐光啟,也沒認識到土豆的價值。因此,當初的時候,徐光啟有特意為番薯而上過奏疏,但是,土豆卻沒有。
事實上,土豆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只能生長莜麥(裸燕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因此包括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北部,以及遼東其實都是非常適合種植的。
不過徐光啟是上海人,他沒有認識到這點,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張明偉卻不一樣,他當然知道土豆的價值有多重要。甚至“北極熊”們,基本都是以土豆為主要食物的。
這個事情,是半夜中聊天的時候,朱慈烺給張明偉提及的。
聽到他這個消息之后,張明偉那還睡得著,立刻拉著朱慈烺起來,讓人把土豆樣品帶了來,親眼見過,才算是放心了。
真得是土豆!
明末最缺的是什么?
就是吃的!
只要是吃的,不管是什么,都是可以的。
大饑荒的時候,觀音土不說,易子相食都是發生過的。
為了這些悲劇不再重演,就要靠這番薯和土豆來作為如今主要農作物的補充。
而到了崇禎十五年的時候,人口已經減少了非常之多,這么一加一減之下,估計熬過這兩年,就不用再為食物擔心了。
想著這些,張明偉忍不住便想大笑三聲,然后親朱慈烺一口。
不過幸好理智還在,要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真要說起來的話,這天下以后是朱慈烺的,真要親,也是朱慈烺去親張明偉才對!
張明偉想著這個,還是渾身打了個哆嗦,立刻把類似的這些念頭全都拋到九霄云外去,太恐怖了!
隨后,張明偉立刻寫了一份奏章,把這個土豆的事情,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師。向崇禎皇帝建議,在北方的荒山野地里大規模種植土豆。至于土豆種子以及種植的相關事情,當然得由朱慈烺這邊負責。
朱慈烺也是相當興奮,立刻便籌劃怎么來辦這件事情。
結果倒好,天亮之后,朱媺娖和眾將過來見禮,結果發現了兩只“大熊貓”!
張明偉當然不介意這個好消息廣而傳之,因此,便立刻說明了情況,甚至還交代給朱媺娖,讓他的文藝兵專門為推廣土豆和番薯創作一些歌曲小品之類的作品出來。
從揚州那次的事情上看,一份布告,遠不如這種通俗易懂的傳達方式,更能讓老百姓知道什么情況。
只要老百姓知道,種這個之后,會減少挨餓的機會,這就將是他們種植土豆番薯的最大動力。
再加上朝廷嚴格要求地方官府推廣土豆番薯,這么雙管齊下的話,張明偉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土豆和番薯會以最快的速度,在大明開始種植起來。
為了這個目的,張明偉甚至立刻想到了后世有關土豆的好多種做法,便立刻去寫了出來,興致來了,便當即宣布道“今日我親自下廚,給大家做一道全土豆宴!”
“……”一聽他這話,頓時,所有人都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