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雖然只是稱王,而不是稱帝,但是,他卻設立了六部和五軍都督府,甚至還開科取士,都不用說,他接下來會干什么!
這種情況,不管是哪個朝代,都是絕對不會允許的。
地方上也不敢瞞報,都是加急往上報的。
哪怕以興國公如今的權勢,也不可能壓住這個消息。
當然了,張明偉也沒想著壓,流程該怎么走就怎么走好了,他并不介意。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朝廷肯定是嚴旨督促相關人等,盡快剿滅這種意欲稱帝的流賊。地方上的壓力,絕對會非常之大。
然而,如今負責領軍進攻張獻忠所部流賊的,卻是興國公張明偉。
崇禎皇帝給出的旨意,就是一切由興國公全權負責,具體事務,興國公定奪。
而張明偉這邊,依舊還是老樣子,就仿佛張獻忠稱王的事情沒發生過一樣,原來怎么樣,就還是怎么樣。
大軍每奪回一個地方,都不急于進發,而是張明偉親自過問地方事務,安置百姓。
在這期間,是軍中文藝兵最為忙碌的時候。歌曲,小品,輪番演出。
甚至張明偉還親自下場,新編了好幾個小品出來。
比如說,有小品主要是演一家人原本過得好好的,但是,流賊一來,家破人亡;
又比如說,有小品主要演一家人日子過得非常苦,哪怕是很勤勞,也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結果朝廷減免了一半的賦稅,然后呢,官府又推廣種植番薯、土豆,還不占農田的那種,然后一家人都一個個吃得飽飽的了。
……
很多時候,朝廷一道旨意下去,可能原本初衷是好的,結果地方上執行的時候,卻是完全變了樣,害了百姓。
在這個過程中,有理解上的問題,也有地方官基于自己的私利而故意曲解朝廷旨意的問題,還有地方土豪劣紳的阻擾等等。
使得一些好的政策,執行到地方上時,不但沒有執行,反而執行了壞的。
一個最簡單,也是最常見的,其實就是地方官府經常在朝廷規定的賦稅之外,私加賦稅!
而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字都不認識,就更不用說對朝廷旨意的理解了。反正是那些地方官說什么,地方鄉紳說什么,他們就只能相信是什么。
而這一次,大軍駐扎,軍隊中的女兵要表演節目。不要說這個時代沒有什么娛樂節目,就算是有,光是這噱頭,都能吸引百姓去觀看。
而通俗易懂的歌曲,還有非常有代入感的小品,就這么一演出之后,這些遠離京師的百姓,就全都知道哦,原來是這樣!
張明偉想要傳達出去的內容,就通過這種非常新鮮的手段,以非常快地速度傳了出去。
除了這種輿論宣傳之后,張明偉當然也在做實事。
比如說,對于剛被流賊肆虐過的地方,甚至是那些之前被流賊和官軍來回打仗,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兵災地方,要想迅速安置百姓就會有些困難,畢竟戰爭之下,什么東西都毀掉了。
于是,張明偉便把那些流民組織起來,以軍中傷殘不能再打仗的軍卒來進行軍事化管理,帶著這些流民要么開荒,要么興修水利,甚至是給斷壁殘垣重新建造房子。
與此同時,也設立水泥廠,剛好可以用在這些事情上。
總之,當張明偉領軍出發之時,留給當地的,便是一片生機勃勃。
對此,朱媺娖都忍不住說道“先生,流賊要是再來的話,那就真是太可惜了!”
她隨著張明偉南征北戰,一路之上,自然見過各種慘狀。如今廢墟重建之下,當然就非常感慨了。
“所以我們要解決掉流賊問題,給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張明偉聽了,便笑著回答道,“大股流賊,在我們穩扎穩打之下,不可能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