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國公,張獻忠所部在六天之前突然加速,往西南逃往云貴地區去了。”周遇吉派來的信使氣喘吁吁的稟告道,“忠貞伯已經領兵追去。”
頓了頓,他又馬上補充稟告道:“忠貞伯說,云貴地區山高路險,我軍車營和大炮等武器行動遲緩,如若輕裝追擊過急,又怕流賊憑借山高地險埋伏我軍,因此不敢過于急追,怕是會被流賊闖竄入云貴地區了。還請國公早日定奪,下一步如何行事?”
張獻忠的兵力,還沒有讓周遇吉無視到可以被埋伏而不怕的程度。有白廣恩和張羅輔的前車之鑒,他做出這個決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張明偉聽了,不由得眉頭一皺。腦海中立刻閃過之前張獻忠所部的位置,六天之前,再加以判斷之后,他基本可以肯定,張獻忠所部大概率會逃進云貴地區。
這與原本的計劃,逼迫張獻忠所部進入四川,然后和叛軍與流賊決戰的策略不相符。
想著這些,張明偉在心中暗嘆,還是小瞧了張獻忠了。
云貴地區其實是朝廷力量最薄弱的地區,土司眾多,還時常有叛亂。這不,就眼下,其實是從崇禎初年開始,云南那邊就有土司一直在造反。
張明偉查過資料,如今云南那邊造反的土司之亂,史稱沙普之亂。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發展,一直到大明滅亡,這沙普之亂都還在繼續延續,直到大西軍進入云貴,是李定國率兵平定了這次持續了幾十年的叛亂。
如今張獻忠逃入了云貴地區,再要剿滅他,就會困難很多了。
剛想到這里,張明偉忽然腦中靈光一閃,張獻忠所部逃入云貴地區,對朝廷來說,其實是好事啊!
要知道,大明西南地區的土司之亂,很久以前就斷斷續續的存在了。甚至在萬歷末年到天啟年間,更是爆發了一場大的動亂,牽制了大明西南的兵力。
大部分土司,都是土皇帝一樣的存在,他們才不像受到朝廷的管轄,更不愿意接受朝廷的改土歸流。
如今張獻忠所部逃入了云貴地區,不管他們和土司聯手,還是說和土司起了沖突,其實都不是壞事。
只要平定了四川的賊亂和叛軍,穩定了大明其他地方之后,騰出軍力了,那就可以把西南的土司和張獻忠所部一起給端了。
這么想著,張明偉把這個戰略想法,讓坤興公主寫了奏章發往京師。隨后,他命周遇吉領兵堵住云貴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以守為主,緩步進逼。
而至于張明偉自己,則領兵繼續西進,攻占襄陽府等地,留兵力封鎖四川的長江出口,他在領騎軍從河南到陜西,再從漢中進入四川。
之所以要繞這么大一圈,實在是長江出口這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自成肯定會想著朝廷官軍會追擊,必定不會粗心大意。
除此之外,進入四川最好的道路,其實就是從漢中過去。
當然了,從云貴過去其實也可以。但是道路也非常難走。張明偉既然決定了讓張獻忠在云貴折騰,他領大軍自然不好從云貴走。
要不然地方官肯定有意見,國公領兵經過云貴,卻不剿滅這里的流賊和土司叛亂,這是什么意思?那些土司也都會有想法,引發進一步的連鎖反應。
張明偉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如果在四川不能殲滅叛軍和李自成所部的話,他寧可他們也逃入云貴地區。
大的戰略就這么定了,但是張明偉要趕去四川,哪怕是騎軍也得幾個月,指不定過年都得在路上過了。
誰讓這個時候的交通如此的不發達,張明偉想著這個,就不由得嘆了口氣。
也是因此,他第一次心中想起來,是不是該管一管蒸汽機那邊了。于是,他也派人給方以智和黃宗羲他們寫了封信。
一路緊趕慢趕,當張明偉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