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情況,多爾袞和代善等人其實都已經進行過評估。
如果說蒙古各部沒有經過白災,也沒有被明國騎軍偷襲,那么那個時候大清的整體實力是最強的。
可是,如今蒙古各部經歷了白災,損失慘重,更為關鍵的是,又被明國騎軍偷襲了。各部的損失肯定很慘重,甚至完全可以想到,在明國騎軍撤走之后,蒙古各部的人口還會在死上一批。
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是保持原樣的話,蒙古各部為了活命,他們有可能互相進行兼并,也有可能會去投靠富裕的明國以求活命。總之,東部蒙古各族就不會再有以前的實力,勢必拖累大清的整體實力。
既然如此,倒不如大清把蒙古各部給吞并了,直接壯大大清的實力,反而成了最好的選擇。
事實上,大清這邊,一直是覬覦蒙古的騎軍兵力,想要吞并他們。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一只虛弱的喀喇沁族,基本上就等于被大清吞并了一大半。
對于其他部族,大清也想吞并,只是人家實力強大,所以才不好下手。
這一次有了機會,大清這邊也就沒有顧忌,趁他們病要他們命了。
………………
對于這些變化,實際上的引發者,也就是明國騎軍這邊,卻是壓根沒有想到的。
使得大明騎軍,已經浩浩蕩蕩的進入了關內。從草原上俘獲的戰利品,特別是關內急缺的戰馬,又一下子多了很多。明軍將士們,個個喜開顏笑。
山永巡撫左應選自然也非常高興,立刻向京師報捷。同時,祖大壽就作為代表人物進京獻捷,吳三桂陪同。
這時候的祖大壽,心情自然也是非常好的。因為這一戰,就他功勞最大。不但是他了情報,而且他也參與了塞外戰事,對于塞外蒙古各族大概在什么地方,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這一次進京,祖大壽的心里其實很有把握,至少官復原職是沒有問題的。畢竟他第一次逃回來的時候,都沒有這些功勞,也還是官復原職的。
雖然如此,他也動了一點小心思的。比如說,他腿部的傷勢,一直就沒有全好,這就是他故意的。就是為了能讓崇禎皇帝看一看,他是帶傷出征,真正的為大明鞠躬盡瘁。
也在這一次進京,沒有什么急的事情,祖大壽便能一路觀察沿途的事情。
對于長城沿線的防御,他是第一個看在眼里,感覺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建虜要想再次破關而入,就算沒有騎軍常駐在這邊,那也絕對是很難的。整個長城防御體系,已經是相當完備了。
看到這些,他就暗暗吃驚。如果以前要是這樣的話,朝廷根本就不會如此被動,經常被建虜破關而入燒殺劫掠。
還有一點讓他非常吃驚的是,他發現不但是關寧軍沒有欠餉,包括長城防線這邊的所有軍卒都沒有欠餉。而且防御物資儲備充分,朝廷這是哪來那么多錢?這一直是祖大壽心中最大的疑惑!
當然,他也隱隱有點數,這肯定是和那個新崛起的興國公有關系。畢竟如今的朝堂上,是那位興國公掌權。
也是這么一來,他就對這個興國公非常的好奇。
于是一路上,他就不斷的問他的外甥吳三桂,有關這個興國公的情況。
吳三桂對于祖大壽的問話,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把他所知道的一切都說了。
就從興國公到山海關督促遼東軍民撤入關內的事情開始,講了他挨板子,王樸被殺,一直講到興國公領兵出征,打了開封之戰,四川之戰以及突襲寧遠之戰。
這些戰事是他親身參與的,還有興國公領兵南下揚州整治鹽商,去湖廣圍剿張獻忠流賊,是他聽說的,也給祖大壽說了一下。
這些事情,聽得祖大壽一愣一愣的。
好多手段,都是祖大壽所沒有想到的。特別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