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西夷總督就是荷蘭駐大員總督法蘭索斯卡隆,原本是荷蘭在倭國的甲必丹,也就是那邊的頭目,一年多前經過運作,升到了如今這個位置上。
然而,他當了荷蘭駐大員總督之后,一直沒有什么政績,原本是要在來年就要被解除這總督一職了。事實上,這時候,他其實也已經感受到了這種可能性,因此他心中就很急。
不過之前的時候,卡隆就算急,那也沒有辦法。
從倭國到大明東南沿海的全部東亞制海權,都被鄭芝龍所掌控,而鄭芝龍本人也被稱為“閩海王”。整個大明東南海疆,全都唯鄭芝龍是從。
當時凡航行在東亞地區的船只,都必須花錢購買明鄭的令旗,若無此旗,在東亞海面被攔截的概率超過百分之五十,若在福建沿海,則百分之百被攔截。最后就連大員的荷蘭人都不得不偷偷地以日本船的名義購買令旗,以求一個平安。
也因此,歷史上就有記載:“每一舶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
這么大的利潤,荷蘭人當然眼紅。向鄭芝龍交保護費,當然也不甘心。
他們一直想搶奪這個利潤,甚至是要獨占這個利潤,為此從崇禎六年初就進犯大明沿海。從一開始,大明這邊忍讓,結果他們卻步步緊逼,甚至這些荷蘭人還許諾大明海盜劉香以及李國助,提供大員、巴達維亞及其它要塞之處給這兩個大海盜做自由停泊買賣為條件,聯合他們一起和大明水師斗。,試圖逼迫大明被他們魚肉。
這情況報上去之后,最終崇禎皇帝下令:打!
于是,這一年就爆發了有名的料羅灣海戰。
朝廷發了懸賞:燒掉荷蘭船得200兩賞銀,取得一個荷蘭人頭顱得50兩賞銀。
隨后,鄭芝龍自己出錢又加了懸賞,也就是發出了江湖令:參戰者每人給銀二兩,若戰事延長,額外增給五兩。每只火船16人,若燒了荷蘭船,給銀二百兩(16人分),一個荷蘭人頭給銀五十兩。
于是,在崇禎六年十月份的時候,就得到了線報,荷蘭和海盜的聯合艦隊停在料羅灣。御賜,朝廷水師大軍突襲了料羅灣,重創荷蘭和海盜的聯合艦隊。
隨后,鄭芝龍一直趁勝追擊,窮追猛打,最后把和荷蘭勾結的海盜劉香等人趕盡殺絕。
而荷蘭人這邊,并沒有因為料羅灣戰敗就認輸,一直和鄭芝龍交戰,一直到崇禎十二年,荷蘭人再度派朗必即里哥率大型戰艦9艘騷擾大明沿海,數次擊敗明朝水師的小型船隊,但最終又被鄭芝龍遣人攜帶盛滿火藥的竹筒泅水攻擊,一連焚毀5艘,朗必即里哥大敗而回。
至此之后,荷蘭人才不得不認輸,在這東南沿海,以鄭芝龍為尊,他們也不得不交了保護費。
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發展,荷蘭人會一直比較乖巧,這個卡隆也是擔任了兩年多的大員總督沒什么政績之后被別人取代。
可在這個位面上,情況卻有了不同的變化。
先是鄭芝龍的船隊,被調了一半去了北方,據說是和北方反叛的蠻夷打仗。
如果光是這,卡隆也不會有別的心思,畢竟鄭芝龍的威名,那是打出來的。
可沒想到,到了后來之后,鄭芝龍竟然也被明國朝廷給調走了。據說是調去了明國都城,還不是執掌水師的。
這個消息,外人的解讀是明國皇帝擔心鄭芝龍,因此用了明升暗降的方式給解除了兵權。
到這個時候,這個卡隆就有點心動了。
想想看,稱霸這片海域的鄭家船隊先是少了一半,然后連鄭芝龍都走了!
還有,在這兩年來,在這東南沿海的商船,明顯比起往年還要多。想想鄭家收的那些保護費,說真的,卡隆不知道有多少次夢到他搶到了這個利潤,那口水都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