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告知約翰遜和杜琛之后,兩人也立刻趕到了京師城外去看熱鬧。
城外的軍隊,是從西南回來的兩萬步軍,一萬騎軍。在經過去年放假回鄉過年之后,他們再回來之時,精神狀態明顯更足了。
不管如何,去年的過年,也算是衣錦還鄉了。帶著榮耀,帶著賞賜回去,受到親朋好友和左右鄰居的羨慕,這讓他們更加珍惜自己的軍人身份。
如今又要去打仗,特別是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興國公麾下去打仗,在他們的眼里,那是去白撿軍功的,士氣當然就更是高昂了。
誓師出征,大明將士們,雄赳赳氣昂昂地或騎馬上路,或者上了火車。一隊隊的將士,都是盔甲鮮明,軍容齊整。
約翰遜和杜琛兩人,眼光還是有的,立刻看出了這大明軍隊的精銳。而且他們身為西方人,更為關注明軍的武器。他們發現,明軍將士們超過一半都配備了燧發槍。不管從哪方面看,這支軍隊就算放到歐洲戰場上,也絕對是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看著軍隊遠去,他們對如今大明軍力便有了更深的一份認識。無形中也加速了他們和鴻臚寺的談判。
在張明偉領軍出發之后,他們也很快談完了盟約內容,然后沒有絲毫耽擱,一邊在明國敞開的收購商品之外,也把盟約內容加急發往濠鏡澳,讓那邊派出快船,趕回本國去了。
………………
遼東這邊,從去年內遷沿海居民之后,基本上就沒有大規模的戰事,只有和明軍夜不收的一些交手,這對建虜攝政王多爾袞來說,是值得慶幸的。
因為從多爾袞的這個角度來說,遼東局勢在他下了這個內遷決定之后,算是穩住了,再沒有大的損失。
而且為了應對明軍在沿海的騷擾,他在這兩年中已經把農業重心往遼東內陸轉移,甚至是之前幾年才征服的索倫人地盤,也都開始開荒種田。
當然,就目前來說,其實最成熟的糧田所在,還是遼河平原。但是有明軍的威脅,這里有很多地方就不是一個穩定的糧食收獲點,比如海州附近。
但是,大清缺糧啊!
為此,多爾袞在海州駐扎了重兵,不但是扼守大清的南大門,而且還能在海州周邊的糧田,也是能種多少就種多少。
這幾年來,大清一直受限于糧草物資的緊缺,這個情況,必須要有所改善才可以。
按照多爾袞的計劃,他就是準備休養生息幾年,積蓄起足夠的糧草物資儲備,等到那時候,就有底氣繼續和明國去過招了。
這不,多爾袞甚至都親自出了盛京,在范文程這個農事官的陪同下,去外面視察了莊稼情況。
不得不說,漢人天生就有種田的天賦。特別是這個范文程,能文能武,上馬能砍人,下馬還能種田。以前有洪承疇在的時候,還看不出他的能耐,可如今,算是讓多爾袞發現了,覺得當初皇太極重視范文程果然是沒錯的。
“之前連年戰事,如今終于有豐收的一年了!”站在田間地頭上,多爾袞感慨地說道。
大清想要點存糧,還真是不容易啊!
只要有了糧食,這一年來,特別是這半年來,大清這邊時不時就有的叛逃就會少很多。
因為他心中清楚,大清治下的那些外族人,在明人的勾引下,會有叛逃去明國那邊,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吃不飽飯。
而如今快要收獲糧食,到時候外族人也能吃飽飯,士氣就能穩定,這就是多爾袞的底氣所在了。
邊上的范文程聽到他這話,稍微猶豫了一會之后,還是開口向多爾袞說道“主子,奴才心中有點不踏實,感覺今年有點太順了。”
“嗯?”多爾袞一聽,倒也沒有生氣,因為他也有這種感覺,同樣有點不安,便問道“你是什么意思?”
范文程琢磨了一會說詞,然后才小心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