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撫順關,再往前走,在扎喀關旁蘇子河對岸,有一座山叫做薩爾滸山。
萬歷四十三年,這里曾發生過一場大戰,朝廷官軍約三萬,全部戰死在這里,史稱薩爾滸之戰。
這場戰事,是建虜的崛起之戰,在后世非常地有名。
很多人都遺憾,當初這仗,如果朝廷官軍打贏的話,說不定明朝就不會被遼東戰事拖累,至少不可能在一六四四年亡國。如此一來,后續的很多歷史必然都會改寫。
張明偉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這薩爾滸山,收拾當年戰死將士的尸骸,用如今的戰利品來祭奠他們!
雖然他們當年是打敗了,可他們為國而戰,戰死在疆場,以身報國。此為英雄,又豈能暴尸荒山!
當年他們想要剿滅的叛逆,如今已經被剿滅了,張明偉前來告慰他們,以安戰死將士的在天之靈!
薩爾滸之戰,總兵杜松、王宣、趙夢璘,參將柴國棟,游擊王浩、張大紀、楊欽、汪海龍、和管撫順游擊事備御楊汝達也戰死。監軍張銓被俘,誓死不降,被處死。
另外兩路,還有總兵劉綎,副將麻巖,參將龔念遂,潘宗顏等,皆是戰死!
他們這些人中,杜松威震草原,殺得河套韃子不敢進犯長城;劉綎同樣威震洞吾,光復被洞吾軍隊占去的云南邊境,殺得洞吾軍隊聞風喪膽。
有名的,沒名的,他們最終都應了那句話:何須馬革裹尸還!
不過張明偉沒有忘記他們,領著大軍前來,到達薩爾滸山,下令收集戰死英靈的遺骸,選擇一處好地方,修了一座大墓,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骨灰,代善和阿濟格的首級為祭品,告慰他們,并改薩爾滸山名為英魂山!
與此同時,京師海商劉敏東和魏志棟已經到達了琉球。
雖然琉球王國其實就是島嶼組成,相對大明來說,就那么一小點地方,但是,劉敏東和魏志棟還是很重視,兩艘海船,滿載了大明受人歡迎的貨物過來。
平安到達琉球,讓劉敏東和魏志棟都非常地高興。
“賢弟,我們可是說好了,所有的貨,都是一個口徑,不能互相拆臺的!”魏志棟在上岸之前,便叮囑劉敏東道。
劉敏東一聽,便再三保證道:“這是理所當然,我們兩家就當一家的貨和他們談便是!”
“對對對,就是這個理!”魏志棟一聽,便欣喜地說道。
因為已經去南洋那邊合作過一次,魏志棟知道,要論買賣口才方面,還是劉敏東更強一些。如果由劉敏東去賣的話,不但賣得快,而且還能賣多一些。
因此,他聽到劉敏東的這個保證,自然就很高興了。
不過他當然也不會不出力,就聽他對劉敏東說道:“回頭我們去見琉球國王,我帶了我叔的信,想那琉球國王必然會熱情款待我們,回頭這買賣也就好做了!”
魏志棟的親叔在朝為官,自然就是朝中有人好辦事。特別是對于去這些藩屬國,有這個身份,就更是有優勢!
劉敏東明白這點,自然也是高興。
上了岸之后,碼頭的琉球官員,便立刻湊了過去,問他們道:“不知幾位來自何方,來我琉球國有何貴干?”
琉球這地方,難得有外人來的。不過看船是福船,便基本上都有數。
魏志棟聽了,便帶著一點倨傲地態度說道:“我們來自大明京師,我叔是大明狀元,有一份書信給你們國王!”
如果是來貿易,那是要交稅的。魏志棟利用這個關系,便能逃稅了!
果然,那琉球官員一聽,眼神中閃過一絲失望之色,隨后也不敢怠慢,連忙引著魏志棟和劉敏東去見他們的王。
此時的琉球國王叫尚賢,才二十一歲。
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