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盡可能多的消耗掉倭國戰船,大明海軍基本上都是把物資消耗地差不多才返程的。
不管是鄭鴻逵,還是顧三麻子,確實都沒想到,被打得躲進薩摩藩海灣里面的倭國水師,竟然敢尾隨追擊他們。
當大明海軍回到奄美島的港口補充物資時,就發現倭國水師殺過來了。
等到這時候,鄭鴻逵便先回過神來,一下便猜出倭國水師敢追過來的目的是什么。
這時候,大明海軍就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死守奄美島的港口,另外一種就是撤走,回到那霸港那邊去。
面對倭國水師,大明海軍將士們都已經打出了士氣,全都是請戰的。
但是,不管是鄭鴻逵還是顧三麻子,他們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第二條路,撤回那霸港。
之所以如此選擇,也并不只是因為他們是海盜出身,風緊扯呼是刻在他們骨子里的。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兩人,都曾經參與了遼東戰事。興國公的一句至理名言,一直在軍中流傳,也讓當他們這些當海盜出身的,非常地贊同。
興國公的這句話就是: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當初朝廷官軍對遼東建虜,就是奉行這個作戰方針,主要作戰意圖,就是消滅建虜的有生力量為主。
剛好鄭鴻逵和顧三麻子他們的戰術目標,就是要消耗倭國水師戰船。可以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又一次和當初打遼東建虜時候的作戰目標不謀而合。因此,他們兩人自然不約而同地就想到了興國公所說得指導方針。
另外,因為奄美島這邊修建的補給港口比較倉促,遠不如那霸港那樣完備。因此補給物資都是裝在運輸船上,只有煤炭等物,堆積到了港口倉庫去。
如今要撤退的話,最多是損失那些煤炭,對于海軍來說,損失也不算重。至于鐵彈火藥等軍用物資,都是在運輸船上。要不是倭國戰船過多的話,這些運輸船都可以隨軍出發的。
當然,突然之間遭受倭國水師襲擊,沒有損失是不可能的。
有很多水兵都在岸上休息,就算聞警趕回,也總有一部分沒法趕回來,只能是躲到島上深處,等待大明海軍殺回來的時候。
還有一些糧食等物資,也都是在碼頭倉庫,或者干脆就在食堂里,這些也肯定會落入倭軍之手。
不過這些相對來說,都是小事,不管鄭鴻逵還是顧三麻子都顧不過來。
奄美島港口這邊要撤退,肯定是需要時間,因此,有一部分完成補給了的戰船并主動迎敵,盡量延遲倭國戰船攻占港口,封堵運輸船的時間。
結果,這么一來,就缺少了機動性,有兩艘戰船被倭國水師戰船包圍。跳幫戰之下,倭人水兵的人數太多,明軍將士就算殺得再多,也殺不過來。
最終,這兩艘戰船的明軍將士便引爆了戰船里的火藥,和圍著他們的倭國戰船一起同歸于盡了。
這兩艘戰船,都是屬于大明中部海軍,原本的山海關水師,是顧三麻子的老部下。
義字當頭,為了兄弟們,他們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一如原本的歷史上,顧三麻子不顧建虜勢大,領著他的兄弟們前去救援閻應元據守的江陰城。
當然,如今也可以說,他們為了掩護同袍,犧牲了自己的性命!
斷后的顧三麻子看到這一幕,一拳打在了船舷上,咬牙切齒地說道:“兄弟們,你們在天之靈等著,我顧三麻子誓要用十倍倭寇的命來祭奠你們!”
那霸港那邊是大明海軍在琉球的真正基地,又是占據時間最久,修筑時間最長。就算倭國水師再來這一招,岸上的防御工事,就能打得倭寇損失慘重。
結果,果然不出所料,倭國水師嘗到了甜頭,果然跟著殺奔那霸港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