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八年,也就是1655年的初春,來自大明本土的移民,開始源源不斷地在阿拉伯半島登陸了。當然了,大部分人都是在蘇伊士城登陸的。
本來的話,雖然大明占領了這里,但是人口還是以中東人為主。但是,隨著大量移民的到來,人口的比例便開始扭轉了。
蘇伊士城這邊,造船廠、水泥廠、蒸汽機廠,機械廠,火車制造局等工廠,還有具備各個功能的官府衙門,比如陸軍總兵府、海軍總兵府、總督衙門、兵仗局、市舶司,錦衣衛、東廠、都察院等等,全都拔地而起,到處都是建筑工地。熱火朝天的樣子,壓根就看不出這里剛經歷過戰爭,換了主人。
還有,計劃中的蘇伊士運河也同時在開挖。
蘇伊士的地形并不相同,有三個是淺而充滿水的凹洼,分別是曼札拉湖和提姆薩赫湖,以及苦湖。后者雖然有大小之別卻形成一片不斷的水域。
連同地中海和紅海的這塊地區又叫做蘇伊士地峽,是由海洋沉積物、粗沙和在早先降雨時期積存的砂礫、尼羅河的沖積土(尤其在北部)和風吹來的沙等構成的。并不需要所謂的開山之類,先天上就具備了非常良好的開挖條件。
因此,這片土地的統治者,都有想過挖一條運河來溝通地中海和紅海。最早的開鑿歷史可能遠至埃及第十二王朝。
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為了通過陸行平底船進行直接貿易,下令挖掘了一條“東西方向”的運河,連接紅海與尼羅河。一些證據顯示這條運河的存在至少持續到公元前13世紀的拉美西斯二世時期,隨后運河被荒廢。
根據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記載,大約在公元前600年,Necho二世著手它的重新挖掘工作,但沒有完成。
后來,蘇伊士運河在公元前250年左右被托勒密二世重新獲得。在隨后的一千年中被連續改進、摧毀和重建,直到最終于公元8世紀為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曼蘇爾廢棄。
其后,蘇伊士運河被斷斷續續挖掘和開放,分別在公元前117年羅馬時期的圖拉真國王和公元640年歐麥爾·伊本·哈塔卜時期兩度長時期開放。
由此可知,大明要開挖這條運河,其實難度并不大。
一開始的時候,由各地抓來的戰俘純人力開挖。
南方這邊,也就是蘇伊士城這邊,主要是阿拉伯半島,也就是阿曼帝國等部族的俘虜;而地中海那邊,則是奧斯曼帝國的俘虜,在明軍的監押之下,從南北兩側同時開挖。
等到蒸汽機廠修建完畢,開始生產蒸汽機之后,由興國公設計,國內已經在用的蒸汽機為動力的挖掘機,進一步加快了運河的進程。
總之,整個蘇伊士運河區域,全是轟轟烈烈的大干特干場面。
大明本土南京,正在召開御前會議。
到目前為止,擔任崇禎朝首輔時間最長的堵錫,正在眉飛色舞地稟告有關中東的最新情況。包括巴格達一戰的細況,蘇伊士運河的開挖情況等等。
說完之后,崇禎皇帝有點遺憾地說道:“真是可惜了先生費盡心血發明出來的那些后膛槍了,拉大栓,趴那就能打了!”
“……”那些臣子一聽,不由得都是無語,這都打贏了還不好么?
坐在下首的張明偉一聽,當即呵呵一笑道:“陛下,有的是機會,歐洲人不會就這么臣服我大明的。”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然后用很自信地語氣說道:“如今奧斯曼帝國被我大明打敗,相信單個歐洲國家怕是不敢再和我們大明為敵。但是,從很多方面可以推斷,歐洲人也不會就這么簡單地臣服,因此,我估計,歐洲人肯定會聯合起來,多個國家和我大明為敵。等到那時候,就讓他們嘗嘗后膛槍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