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女子,嘉國沒有白居易,自無小蠻腰的說法,不過這二人之腰身細如楊柳,衣著也是以胡人風格為主,顏色鮮艷,造型大膽,看得那幾個侍衛和仆人都挪不開眼。
不過,這與前方的稱心一比,卻又是小巫見大巫了,其身材不但嬌小,更比那兩名女子要妖嬈纖細,古有趙飛燕風吹欲飛天,扯裙而落地,從此有褶皺的“留仙裙”風靡至今,傳說她身材嬌小,可在人掌中舞動,想來便是稱心這模樣了。
不過這些倒并未激起宋承乾的好奇心,畢竟他可是嘉國的太子殿下,他宮里的樂師舞人自然也是上上之選,如果說普通人見著了這些樂人就像在沙漠里找到了一口井,那么他就是出生在大海邊,一切都是允奪允取,自然不會為區區浪濤激起半分心動。
再看殿中,稱心一伸手,摘下幕籬,卻不丟遠,竟是將其當做了扇子,一手提起,黑紗遮面,身后的樂師們心領神會,當即開始努力奏樂。
樂分兩種,分別是雅樂與俗樂,其中雅樂是唯有在舉行宮廷大宴或是盛大典禮時才會奏響,曲風以莊嚴肅穆,大氣恢弘為主,如同那金色大廳里的交響樂團,而俗樂之俗非低俗也,而是通俗,尋常青樓妓館,或是私人聚會便多是演奏俗樂,包括胡樂,龜茲樂,一些漢府小調在內的,都是俗樂,恰如現代的流行樂。
這六名樂師奏響的當然是俗樂,真要演奏雅樂,他們無論是人手還是樂器,那都是遠遠不夠的。
樂聲一起,悠揚動聽,稱心也開始帶著兩名舞女跟著節拍而舞動。
樂分雅俗,這舞自然也有講究,最上等的當屬“佾舞”,論語有言,“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指的就是這種專為天子而跳的舞蹈,所謂“八佾”,指的是八行八列,一共六十四人,其他還有更細的劃分,這里暫且按下不表,而稱心所跳,則算是融會貫通健舞與柔舞之后的原創。
健舞,即健美的舞蹈,譬如舞劍,胡旋,都算是健舞的一種,而柔舞指的是自然是柔美的舞蹈,二者合一,剛柔并濟,著重突出稱心體態柔美,卻有一股剛健之氣的特點,畢竟他本就是男兒身。
無論是低頭,還是抬頭,無論是舉袖,還是扭腰,一舉一動,皆是千嬌百媚,宋泰都看得入迷了,他敢說自己從未見過這樣的舞蹈,而宋承乾這一抬頭,這眼睛頓時也移不開了。
稱心一張口,聲音軟糯,自有一股魅意,唱的是那蔡文姬那傳頌千古的《胡笳十八拍》,只是在曲調上有所改進,少了幾分別離愁,思故人的悲苦,多了幾分期盼新生的殷切。
與現代不同,古代詩歌不分家,樂人們演唱的歌曲本也是詩,甚至曾有幾位大詩人一起尋花問柳,再以樂妓唱三人所作詩多者為勝,最后以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定了勝負。
稱心一邊唱,一邊隨歌而舞,身心投入之后,動作愈加流暢,好似一泓秋水,瀲滟隨波,堪稱絕美,而原本沒多少興致的宋承乾,此刻卻是死死地盯著稱心,并緩緩地從靠椅上站起,一步步,慢慢地走下臺階,來到殿中,不等一曲舞畢,便突然一把拉住了稱心的手,連聲音也變得極其溫柔。
“你,你,你”
一連說了三個“你”字,他竟是一時激動得問不出第二句。
稱心被他握住了手,驚呼一聲后,趕緊道“奴家稱心,拜見太子殿下?!?
稱心正要下跪,卻被宋承乾給扶住了。
“不,不用行此大禮,不用,不用的?!?
宋承乾一邊說著,一邊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對方一番,滿意之色簡直是溢于言表,隨后一伸手,食指抬起稱心的下巴,又夸道“好,好一個小美人兒!”
宋泰見狀,朝著后面揮揮手,其他人識趣,都跟著宋泰一起,悄無聲息地離開了主殿,包括那幾個樂師與舞女,也都被帶了出去,獨留宋承乾與稱心還在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