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末的清明祭典,算是嘉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此節的前身為寒食節,具體來源已不可考,多說是源自春秋時期的“介之推”,詳情無需贅述,總之,到了節日,一切火源都得熄滅,就連燈燭也不可燃起。
曾有詩贊曰,“此時寒食無煙火,花柳蒼蒼月欲來”,形容的便是寒食節的場景。
不比現代,古代要想獲取火源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所以很多人家會一直保存火種,譬如火折子等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而在寒食節這幾天,需要將一切舊火熄滅,之后再重新燃起,舊火去,新火生,有輪回新生之意,也算是對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寒食節曾經很長,本朝太祖將其與祭祖的清明節合為一個,合稱清明祭典,連時間也被簡化為三天,在祭典期間,不光是皇室,就連平民百姓亦不會在家生火煮飯,而只食用冷餐,就連衙門里也只留下一兩人值守,防止意外發生,其他人則全放公假,足可見此祭典的重要性。
清明祭典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熄滅舊火,隨后幾位皇子,包括天子與后宮嬪妃在內的所有人都會在宮中齋戒,以示誠心,三天后,再啟用新火,祭拜先祖,程序上并不復雜。
到了這一天,不過寅時末,宋瑯便已在梅清秋的服侍下洗漱完畢,穿好了衣裳,今日祭典,穿的自然是那身純白色,中央繡著一條四爪金龍的窄袖圓領袍衫,端的是英姿颯爽,神采飛揚。
上馬車前,宋瑯又吃了半個胡餅,略微墊了下肚子,嘉國深受胡人文化的影響,這一點從長安人最喜歡吃的胡餅上就能瞧出來,所謂“胡”,指的自然是西域一帶,而胡餅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燒餅,里面填有肉餡,外面撒了芝麻,滋味醇香,就連他這個現代人也覺得很是美味,不過他沒有多吃,因為宮里準備了早膳。
門口停著的馬車還是那輛外表略顯老舊,但依舊結實可用的馬車,只不過駕車的人已經從常年佝僂著腰的老管家梅若水換成了還不到十五歲的小少年梅晨而已。
早了近十年。
宋瑯上車之后,掀起簾子,與站在門口,略顯憔悴的梅清秋揮手作別。
清明祭典這三天的齋戒,除了禁食葷腥,禁飲酒之外,也包括戒色,所以這三天里,諸位王爺的仆從都是帶不進宮的,全由白朝恩指派手下太監服侍,或者說監督。
好說歹說,總算讓梅清秋先回屋后,宋瑯這才放下車簾,松了口氣。
倒正好可以讓梅姐姐好生休息幾天。
“出發吧。”
隨著小少年使勁一揚鞭,雖只是在空中抽出一聲脆響,并未真正落在實處,但拉車的老馬已經下意識抬起蹄子,拉動馬車前行了,不過,因為現如今天還是黑的,所以哪怕這時候街上幾乎沒人,但馬車依舊行駛得很慢,而宋瑯也正好靠在車里打盹。
不知不覺間,來到這個陌生世界已經有一段時日了,而他似乎也已經適應了這里的一切,閑暇之時,還會思考莊周夢蝶,蝶夢莊周之事,可究竟哪一個才是夢,自己現在是在夢中,還是已經醒來,他也分不清。
也不知過了多久,一陣輕微的抖動后,馬車在宮城外停了下來,宋瑯本就沒有睡死,如今更是瞬間清醒,腰部發力,一下子從座位上彈起,上前掀開簾子,下了車。
整個過程梅晨都沒有過來攙扶,倒不是他心里對宋瑯有所怨懟,只是孩子到底太小,而打擊卻太大,所以到如今還有些魂不守舍罷了,莫說他了,若不是梅清秋還得撐起這個家,還得替宋瑯照顧重傷初愈的令狐貂,只怕也早就倒下了。
宋瑯見了,也不知該如何安慰這個半大孩子,最后只能輕輕地拍了拍少年的肩膀,小聲道“這幾日我不在府上,你可要好生照顧你梅姐姐,知道了嗎?”
梅晨點點頭,宋瑯看他那乖巧懂事的樣子,心頭一軟,又揉了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