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二月二了,可沒有來的時候冷,貼暖寶的注意點,別燙著。”
近一個月的拍攝,劇組的拍攝愈發順利。
李南池拿著大喇叭對著群演喊,“咱們今天要拍渡邊的工兵掃雷戲,你們跟著前面人走,走了這么多場群演戲,應該都有經驗了。”
“對頭,放心吧,李導,這種場面戲,咱們利索的緊!”
村民們很是樂呵,這一個月來,每個人光走群演就有兩千多的外快,這還是農忙完之后的兼職。想想戶頭上的幾畝水稻田忙活半年也掙不到這些錢,這些村民倒是希望劇組能夠長久的留在這里了。
“鏡頭高吊,對對對,鏡頭跟著掃雷的‘鬼子’走,光圈小一點。2號機位準備切換,切換!”
鏡頭一下來到最前面的兩個群演面前,他們的掃雷動作是專門培訓過的,掃完就插一面小旗。
“咔!下一場,雷主任、大勇和趙家三叔準備!”
劇組轉場到泥土路旁的山頭之間。
山石作背景,小松樹迎風搖曳。潘健順出演的雷主任、余濤飾演的大勇以及范向南飾演的趙家三叔三個人居于其間。
李南池拿著小喇叭說,“余濤,你手往下指的姿勢要有力,別軟塌塌的。說完臺詞之后,雷主任你的手不要搭在大勇的肩膀上,而是放在胳膊肘子上就行。趙家三叔身體不要晃,咱們民兵武裝,要的也是站得正,坐的直!”
在正式開機開拍之前,一場戲都會先演練一下,再由他指出不滿意之處,改正之后再開拍。眾人也已經從最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變得習慣,按照李南池的要求調整姿勢。
開拍后的這一個月里,他們見識到了什么叫做吹毛求疵。在他們眼里都屬正常的鏡頭,都被李南池抽絲剝繭般的挑出問題來。尋常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有可能讓他不滿意。
現在,拍攝已有個把月,電影進度已然過半。哪怕心中對李南池的吹毛求疵感到不解,但看到監視器里已經成型過半的片子,所有的不解都化為了佩服。
即便是作為同學,亦或是作為舍友,看向李南池的目光已經不將其作為一個同輩人看待,這種組織領導和從容掌握劇本大局的能力,就算學校的實驗廠也做不到。
而跟著后面拍戲的副導演黃飛,除了協助拍攝鏡頭外,就一直坐在一旁琢磨著李南池拍攝抗戰鏡頭的講解,時常口袋里揣一個小本子。
“好,各組準備,開拍!”
鏡頭開機,雷主任、趙家三叔和大勇三個人從山頭石路與小松林間演出身來。
三人探出身體朝下看,大勇手指著山下土路說,“雷主任,鬼子的放大鏡噗!”
飾演大勇的余濤忍不住笑了場,“掃雷器”被說成“放大鏡”,還要手指著認真說出來,他剛才一直繃住的笑點沒奈何就破了功,連動著一眾同學都哈哈大笑起來。
雖然整個劇本是嚴肅的,但在臺詞設計上,無論是之前兒童團員稱呼地雷為“鐵西瓜”,還是現在大勇稱呼“掃雷器”為“放大鏡”,這種詼諧的名詞指代,都很是逗人一笑。
在嚴肅的基調下說出突然迸濺出來的詼諧詞匯,這對于沒有多少經驗的新人演員掌控本身情緒的能力而言,可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余濤先向從監視器前探出頭的李南池告饒,“我的,我的,下次保證不笑。”
然后跳腳到旁邊,呼哈哈的對著遠方天空狠狠大笑之后,重新揉揉臉站到鏡頭之前
下午,是屬于鬼子的高燃鏡頭渡邊的工兵突破了地雷,進村掃蕩!
很是熱鬧,因為這是《地雷戰》拍到現在,第一場進村掃蕩戲,殺人放火、捉雞綁豬的鏡頭全有。
為了以防放火產生意外,還特意從海陽鎮調動了兩輛消防車過來。
李南池對著對講機喊道,“各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