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半個月,拍攝根據劇本進度有條不紊的往下進行。
在學校開始啟動新一屆新生的藝考面試流程后,副院長高方國帶著實驗廠的一個小考察團過來蹲了兩天,考察團是看著李南池這個大一新生,將整個劇組玩得如指臂使。
整個劇組運轉的時候,考察團就看在眼里,一個新生肩挑了劇組的導演、編劇、武指,呼!
而且,他們看到了這個年輕劇組導演風格的不同之處。
李南池的講戲非常的細,包括該做什么肢體動作和露出什么樣的表情都細致的說出來,整個片場只以他的意志為轉移。
這種風格固然抑制了演員表演的主動創造性,可眼前都是大一的新生,缺少熒幕經驗,更沒拍過抗戰戲,這種方式無疑節省了拍攝時長,而這些學生也積累了此類抗戰劇的演繹經驗。
調教演員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這種直接指出的方式;另一種則是導演感覺到不對,卻不直接指出演員哪里有問題,而是把一場戲反復多拍幾遍,讓演員自己去悟,每次的重拍會讓演員自己去反思,究竟是哪里差點意思。
說起對演員的成長,這第二種讓演員自己開悟的方式自然會不斷提升演員表演的靈性,可那也得劇組資金充沛才玩得起。
至于這第一種直接點撥的方式,對導演本身的素養就高了,導演必須能把腦中所想,用語言和肢體清楚的表達出來,而導演自己所想的東西直接就決定了電影本省的成敗。
越看越心驚,考察團看著監視器后面、那個拿著喇叭不斷指揮劇組按照自己意志運轉的年輕人,不禁在想自己在他這個年齡的時候,是在做什么?
兩天后,高副院長帶著實驗廠考察團臉色復雜又感慨的離開了,同時將輔導員朱嘉琪留了下來照應學生。看了已經拍攝完的片段,雙方的發行合作已經成了定局。
兩天的院里考察也沒有停止劇組拍攝的腳步黃村鬼子據點主力出動,用被捕的趙家莊群眾開路,劇組火焰顧問王寧飾演的主力部隊出場,趙家莊民兵武裝配合主力部隊攻打黃村。
這是整部片子最后的高潮,黃村鬼子將因為此戰而走向覆滅,整部片子也將在此結束。
將所有群演進攻的大場面戲拍完之后,剩下的就只有大場面戲中的人物戲。
坐在監視器前,新的一天,拿著小喇叭的李南池給劇組打氣的說道,“春天就要來了,咱們這部片子的拍攝也接近了尾聲,大家一鼓作氣到底。石大爺和龜田準備好了沒?”
“準備好了,俺的關公大刀已擦得明晃照人。”
石大爺手握一把沒開刃的關公大刀,在陽光下都明晃晃的。
韓家樂飾演鬼田則是手持一把指揮刀,鼻子下面粘貼著指甲蓋大小的胡子,黃色軍帽的兩片招風耳隨風鼓蕩。
拿著小喇叭的李南池說,“要做的動作就是我昨天說的,咱們不是拍武俠片,不用花里胡哨,不用飛檐走壁。看過戲臺上舞刀弄棒的都知道,把式大于實際。再強調一下動作要領
大刀對刺刀先互相空中一砍,然后刀鋒相交在空中保持住,身體面對面同時轉動,兩人的位置轉個交替之后,石大爺你轉刀下劈要快要果斷,臉上表情要保持住,現在準備開拍!”
“好,準備下一場,中野騎馬涉水逃離戰場。”
劇組轉場到一處平地到低洼處,遠處就是一條河流,通過水泵,河水源源不斷注入到低洼地,直到一指深時為止。
鋼軌鋪設的攝像機軌道架子橫跨整個水塘,這是用于拍中野騎馬的近景時用的。而攝像機軌道的旁邊不遠處,同樣有一個可供輪車往前推進的鋼制軌道。
寢室的老六劉裕飾演中野,他不會騎馬,只有通過這種現場模擬、后期處理的方式來實現了。
說起來,李南池對這個寢室里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