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賢想了一下說,“應該是更專注于劇本角色的表達吧。”
“好的,謝謝。那李導能解釋一下為什么要在開拍前搞學習班嘛?”
張慧賢將話筒遞向李南池。
“就是為了確定角色飾演者。《地雷戰》的角色不少,通過學習班,可以讓每個人在這段時間內盡量理解角色,從而在定角試鏡時展現出每個人的角色適配度。”
記者接著問,“有《小兵張嘎》珠玉在前,李導對《地雷戰》有何期待?或者說會不會因為《小兵張嘎》的成績而感到有壓力?”
“不會。我知道《小兵張嘎》的評價有兩極分化,在《地雷戰》這部片子里,我是想說體現抗戰歷史的深度不一定是要拘束死板的,在這部影片里我做了嚴肅和詼諧兩者間的融合。從成片效果來看,我相信會是一個讓人難忘的故事。”
采訪要什么?當然是爆點啊。
李南池主動給了下面人爆點,當他說出“體現抗戰歷史的深度不一定是要拘束死板”這句話時,下面的娛記眼前一亮。
《小兵張嘎》爆紅之后,是有一批人看不慣這部劇將嚴肅抗戰歷史變得輕挑的做法的,批判聲和支持聲吵吵嚷嚷時,作為劇本的主創,李南池一直沒有回應過。
現在原主的回應來了!
心思敏銳的他們已經想好了抓住眼球的標題,類似“李南池駁斥專家體現抗戰歷史不應拘束死板!”的標題在腦海中蹦跳出來。
“李導你好,連續兩部抗戰劇本,看得出來你很擅長抗戰劇本的編寫,可以說說你這么年輕,是怎么想到這些故事的嘛?”
李南池先是正經似思考的樣子,然后字正腔圓的嚴肅說,“這個不能說,這是我以后吃飯的依靠。”
回答引發了一陣哄笑。
帶有俏皮的回答讓底下這些記者猛然意識到,站在臺上侃侃而談的這個年輕人,也還很年輕,不是固化印象中的導演形象!
接下來的幾個采訪除了點名自己的外,李南池將話筒交給了同學來回答。
“由于時間關系,還有最后一個采訪,請左邊第二個朋友采訪。”
“最后我想請問一下李導,從漫畫、唱歌到編劇,用網絡上的話說,就像是開了掛的人生一樣,李導你是如何辦到有精力去肩挑數擔的?”
問題一出,不僅是記者饒有興趣,認識李南池的一旁同學也扭頭看了過來。
李南池一臉淡然,“可能對我而言,沒感覺到吃力吧。”
話音落下,回應的是一群嗶了汪的眼神。
“還有,我補充一下,三毛漫畫現在是姜苗苗主筆,我只是文案以及故事走向和負責審閱,所以沒有肩挑數擔。”
記者群里突然有人問,“那暴風樂隊還會回來么?”
李南池手一指姜苗苗、高良姜他們說,“我們五人不就在臺上么?這個問題雖跟影片無關,不過借此場合我也申明一下,暴風樂隊一直都在的,我們的吉他手、鍵盤手和鼓手如今正在深造,提升自我修為。”
熱熱鬧鬧的一場劇宣會落幕后。
不過一頓飯的功夫,《地雷戰》劇宣會的相關消息伴隨著新海報和預告片一同散播了開去。
預告片展現的場景壓制掉許多無端猜測,《小兵張嘎》積累起來的粉絲大多認為從《地雷戰》的預告片來看,至少講故事的能力是不差嘎子的。
但李南池在采訪中放的大炮,讓本就反對《小兵張嘎》劇本風氣的人找到了攻擊點。他們下意識的認為,軍事片市場一潭死水,憑什么一個毛還沒長齊的大一新生能一舉做出成績?
有人趁此時機蹭熱度。
圍脖粉絲三十余萬、id叫做“竹鼠必須死”的就公然立帖“呵呵,將嚴肅和詼諧放在一起,大導演都不敢這么吹!這兩種極端矛盾的品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