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感覺?嗯,亞洲新人獎的每一個入圍提名,對我來說都是一個莫大鼓勵吧。”
主持人不滿意李南池萬金油的回答,繼續(xù)問,“那李導在導演和編劇之間,給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呢?”
“嗯,編劇型導演吧。”李南池停頓了一下,然后擲地有聲說。
旁邊的主持人嘴角輕輕一抽,年輕人可真敢說,隔行如隔山可不是說說而已,電視圈和電影圈兩個圈子加起來,出成績的“編劇型導演”不過只手之數(shù)。
在國內(nèi)這整個圈子里,更多的精品電視劇和電影打造,靠的是“資深大編劇+行業(yè)大導演”的配置,想要同時挑兩副擔子,呵呵。
若是其他入行的年輕人敢這么說,肯定會被嗤之以鼻。
但這個年輕人,《地雷戰(zhàn)》已經(jīng)出成績了,《地道戰(zhàn)》正在進行中,他已經(jīng)有這個底氣如此說。
主持人壓下心中的情緒,禮節(jié)性的攤手向主會場,“謝謝李導,請移步進入我們的主會場。”
步入主會場,這會兒距離直播還有一個多小時,進入會場的演員以及導演、編劇等正在工作人員的接引下各自或落座或說話。
“李導,你好!這是我的名片。”
“你好。”
“李導,我是風正勁,您持導的《地雷戰(zhàn)》和監(jiān)制的《小兵張嘎》我都有看,特別想在抗戰(zhàn)片領域有所嘗試,希望有機會能合作!”
“有機會合作。”
李南池一進來,位置靠后的一些演員紛紛釋放出合作的意愿,一一招呼過去。
越往前排走,求合作的聲音小了許多,越靠前排,份量自然越重。
姜苗苗跟《地雷戰(zhàn)》劇組的成員坐在一起,李南池也要順勢坐下。結果,會場的工作人員上來說道,“李導,李導你的位置在前面。”
前排坐著一眾新人獎提名導演,再前排就是金爵獎的提名導演,大家握手交換名片。
不用怕語言不通成為啞巴和聾子,每兩三個座位之前就坐著一個發(fā)型精致的翻譯小姐姐,都是主辦方從滬都外國語大學請來的各語系研究生,隨時可以無障礙的翻譯服務。
當然,也只有導演區(qū)域的座位有這個待遇。
“李導,你獲得的提名不少啊,在我們新人獎中,唯獨你的《地雷戰(zhàn)》獨獲了三項提名。”
說話的一口彎彎腔,有些尷尬,因為對方認識自己,自己不認識對方,剛才名片只匆匆過了一下眼就塞進口袋,他已經(jīng)忘了。
“你好你好,提名不意味著獲獎啊,大家共同期待。”李南池沒記住對方名字,只能是“你好”代替了。
彼此閑聊到全國新聞播放完畢后,八點鐘,晚會正式開始,導演區(qū)域一眾負責語言翻譯的小姐姐誒們下場離開。
當舞臺開場舞之后,燈光照耀下,番茄臺內(nèi)份量最重的兩個主持人登臺主持儀式,男主持的年紀不比座位上雙鬢有些斑白的導演小。
嘖,一線衛(wèi)視中,也就番茄臺的臺面主持人,在年紀一道上是杠杠的。
李南池見直播鏡頭朝座位席轉過來時,身體坐直,臉上露出微笑,一副我仔細看著舞臺的樣子。
兩位主持人沒有跟白玉蘭晚會那樣開場尬聊,比較下面坐著的不僅僅是國人,a類電影節(jié)的嘉賓都是來自于世界各地。
沒有尬聊但開場講話一點也不少。
兩個主持人瑣碎的發(fā)言從電影本身跑到價值觀塑造,再跑到滬都電影節(jié)的歷史半身,直聽得下高鐵沒多久的李南池昏昏入睡。
李南池頭低下去的時候,舞臺上最擅拉景的“小斯”鏡頭晃了過來,其他導演看到鏡頭晃過來,要么正面看前一臉嚴肅,要么朝著鏡頭擺手友善的打個招呼,只有李南池,頭低著。
而鏡頭是直播的,這一幕落到屏幕前觀眾的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