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金檔每天播放的話,半個月都堅持不到,集數(shù)上就只適合在獨播劇場播放。
失眠的藍總監(jiān)有些埋怨那個年輕人怎么就不能把劇本寫長一點呢?
和藍總監(jiān)一樣失眠的,還有其他同行。
當(dāng)初在《舉起手來》劇宣會上,和劉總監(jiān)一起競爭的有京城、藍莓、荔枝和番茄四大一線衛(wèi)視以及川蜀、齊魯兩家衛(wèi)視的購片代表。
川蜀、齊魯兩家衛(wèi)視的購片代表也就算了,反正臺里也拿不出那么多錢去買一部只有25集的電視劇,可是京城、藍莓、荔枝和番茄這四位稍微下點狠心也是可以拿出來的。
相比于首視破三的劇,一千六百萬的購片費算啥?
自家黃金檔那些收視率能有“1”的劇,哪一部的購片費少于三千萬的?
心中有些悔啊!
除了各衛(wèi)視的購片人心思各異外,劇評人依舊在對著電視瞪大眼。
他們是要寫劇評的,這是他們的職業(yè)和飯碗。
對于“李南池+黃飛”這個抗戰(zhàn)片頂尖組合的第二部作品,從當(dāng)初項目成立的劇宣會到播映前到各種口風(fēng),都表露出了“抗戰(zhàn)喜劇”的標簽。
但播放到“我姥姥”這個人鉆進木箱被運上火車外,他們還并沒有看到明顯的喜劇元素在里面。雖然開局的三條線處理的秩序井然,可如果就是這樣情節(jié)推進下去,并沒有所謂的喜劇元素在里面。
從剪輯的宣傳片中看,他們知道那兩個年輕導(dǎo)演不會無的放失,所以瞪大眼的看著,看這兩個年輕人這次又對抗戰(zhàn)片做出了何樣的嘗試,所謂的“抗戰(zhàn)喜劇”標簽又是一個什么意思。
“嗚~”
電視畫面上,隨著一聲火車長鳴,火車頭噴出一股白氣,車輪開始滾動。
隨著火車的前進,場景來到高架橋之上。
原版這里有些不講究,抗戰(zhàn)年代根本不可能造出原版電影里的那種標準鐵路高架橋。
黃飛拍攝的時候采用了場景替換手法,老火車是真的,鐵軌也是真的,但高架用廢棄不用的老式高架給替換了上去。
高架一起,劇評人等待的喜劇鏡頭就來了
煤炭車廂上的鬼子扒拉煤炭的時候,鏟開上面的一層煤炭之后,卻是露出了一層木板,里面先后鉆出兩個活人出來,這兩人正是一開始火車發(fā)動前鏡頭聚焦到的兩個人!
出奇不易,加上受驚,煤炭上的兩個鬼子里,一個鬼子被一鐵鏟給打昏過去,另一個鬼子和舞鏟之人進行了一場“舞鏟階級”大戰(zhàn),然后我方之人松開了手,慣性之下鬼子連步后退掉下了火車。
一般導(dǎo)演拍到這兒也就過去了。
但在李南池的劇本設(shè)計以及黃飛的鏡頭呈現(xiàn)下,這個鬼子掉落的方向正好是兩節(jié)車廂間,而這鬼子手中抓著的鐵鏟也恰好卡在兩節(jié)車廂之間,雙腿晃蕩中正對著鐵軌上滾動的車輪。
鏡頭給鐵軌和鬼子的雙腿之間來了個特寫,看到這一幕,一大波觀眾忍不住吐槽了
“這要是掉下去,直接擊飛蛋打,稀碎了一地。”
“很想知道,這當(dāng)時是怎么拍的?看得我胯下一涼,這個群演要多加兩顆雞蛋。”
“這鬼子肯定很絕望,鐵輪對著自己的胯下滋滋滋。”
“火車上的鬼子站姿很標準,兩位導(dǎo)演里的鬼子站姿自帶一股無法形容風(fēng)格,反正一看就知道是這兩人出品。”
議論紛紛之際,火車上的搏斗場景繼續(xù)往前推進著
裝有“我姥姥”的木箱所在車廂里,兩個鬼子各站在兩個方向,雙手持槍在胸前,槍把在下,帶著刺刀的槍尖斜著朝上,互相背對著看向火車外。
突然一個我方人員雙手抓著車皮頂上的纜繩,雙腿朝著車里一蹬,直接將車廂邊上的鬼子蹬得連連后退,直接撞向了背對自己的另一個鬼子。
結(jié)果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