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指令后,倉庫里蹲守的集團宣傳部工作人員開始向三毛劇組所在地進發。
發完這條指令后,李南池就把手機丟給姜苗苗,然后投入到拍攝工作中。
此刻全員集合在1號攝影棚里,一盞盞碩大的燈泡灑下大把的光輝。
晚飯之前,城里面的戲碼就已經暫時告一段落,劇組已經決定明天轉場到崇明島進行野外戲碼的拍攝。
這會兒李南池帶著攝像組忙碌,是在準備補拍一條背景描述鏡頭。
這條補拍鏡頭沒有演員的事兒,但他們也沒有離開,而是在攝影棚看著。
道具組的人小心翼翼的將一張黃紙黑字的報紙展開豎在鏡頭之前,動作很小心,生怕弄破了一角。
這張報紙是五號劇組開拍之后就開始制作、一直到現在才有成品出來,上面所有的字體都是民國繁體字。費了這么大心力去制作這一張報紙,是待會兒鏡頭會拉近給特寫,就像舌尖這種美食紀錄片拍攝食材一樣。
李南池要求的是拍攝時要做出鏡頭劃過一個個字體的效果,這個滑動的過程會很緩慢,會清晰呈現報紙上的內容,所以這張報紙的制作很細致,不容有一點暇疵。
報紙上面的主體內容是李南池的文檔,一眼望去,引人矚目的就是“非常”二字。
左面排版,一行“中國青年怎樣應付非常時期”大標題很是突出。
大標題旁邊附屬“非常時期的非常著作,非常時期的非常讀物”一行小字。
排頭之上,“全面進入了非常時期”亦是赫然顯目。
總而言之,每條字里行間都在凸顯著“非常”二字。
燈光組不斷的調試著燈光強度,讓報紙在鏡頭里呈現出最柔和的狀態。
在旁邊圍觀的演員看來,這會兒三毛劇組圍著一張報紙大張旗鼓,就有讓他們不明覺厲。至于報紙上的內容,就算是他們對民國抗戰的歷史不太了解,而且依稀只能從這些繁體字中汲取到一點的信息,但從一些能夠辨認的字體中,也能感受到滿報紙的專業。
而在侯永這樣劇組經驗異常豐富的老演員看來,三毛劇組體現出的這種“專注努力的專業”,讓他想起了千禧年之前的劇組生態那個時候的劇組可以花一兩年的時間去拍攝一部十多集的片子,對每一個納入到鏡頭里面的東西都吹毛求疵。
而現在,拍攝器材和工具進步了,但是先期那些影視人身上的“專注的專業”感卻是丟失了不少,但這次在這個年輕的劇組身上,卻是看到這些品質。
侯永相信,這個背景描述鏡頭,放在大部分劇組身上,最多就是找一張老報紙應付過去,而不是像三毛劇組這樣,連上面的字體內容都是自己編排出來的。尤其讓他感懷的是,這外面還有抹黑劇組的輿論,而這個劇組還能以“專注的專業”去拍攝,這種專注度心態實在讓他感嘆。
在三毛劇組在1號攝影棚里忙碌的時候。
外面蹲點的“話筒流氓們”正坐在折疊小椅上,不時向1號攝影棚里張望著。
“這大晚上的,真冷啊!”
“誰說不是呢,我這手凍得就跟假肢似的。”
“你別說,這個三毛劇組是真的能茍,咋也沒套出什么大料。”
“所以這錢是越來越難掙嘍,咱們在這受凍的,回去得要些寒冷補貼!”
幾個蹲點的“話筒流氓”三三兩兩閑談著。
就在這些“話筒流氓”在劇組外面開茶話會之際,有五個人拿著話筒、扛著攝像機走了過來
“你好,朋友,請問這里是三毛劇組的拍攝場地嗎?”
“啊,是的是的,看到那邊豎著的牌子沒?不過請問你是……”
“哦,現在龍套事件不是炒的很熱么”
“哦哦,明白了,你也是過來蹲守這個劇組的吧,你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