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們意想中的拿著鐵鍬做幾個樣式就結束的。
聽起來就很有意思。
在這之前,他們多少也是經歷過一些交戰戲拍攝到,但從沒想過,一個看似的挖壕溝打樁戲,還能玩出這么多門道的。
每個人要光著膀子、熱火朝天的挖土。
隨著拍攝的進行,除了要真拿鐵鍬的干活外,大小演員龍套也通過導演的上陣講戲,他們感受到與昔日戰爭戲碼不一樣的地方。
就比如最簡單的挖土,以往其他劇組里,也就是拿著鐵鍬籮筐做做樣子、鏡頭輕飄飄的走過一遍也就行了,但現在導演卻親自上陣講演待會兒要拍的鏡頭要點。
“蔣越你待會兒的挖土,上手鐵鍬前,呸呸兩聲左右手掌吐唾沫,抓住鐵鍬桿,然后全身得用力往土堆下一插。”
這種動作戲碼,李南池親自上陣,邊說邊上陣給蔣越親自示范,“一定要使出吃奶勁頭的樣子,然后鐵鍬支撐點一歪,吃個趄趔”
不單單是挖壕溝,就連簡單的陣地前扛木頭、打樁,也在導演的指揮下被玩出了各種出乎意料的花樣出來。
每個人都被這些看似無厘頭的鏡頭設計給逗樂了,無論是三個人抬木頭,還是三毛、老鬼兩個人比試輪大木錘打樁,都讓他們能會心一笑。
同樣,接下來幾天的戰爭戲碼也出乎他們的意料。
他們印象中的戰爭戲就是兩邊擺開陣仗,各種炸藥、槍聲音效響成一片的,然后穿著兩邊軍裝的演員群演拿著長槍刺刀,熱熱鬧鬧的打成一片。在他們的心中,之前的所有拍攝都是在為這接下來即將的拍攝內容作鋪墊,他們認為接下來的抗戰戲碼應該是整部片子的大高潮。
可結果并不是這樣。
炮火連天確實是有,還是火藥專家親自指導。
但是并沒有兩軍對壘的肉搏,他們以為是重心的肉搏戲并沒有如約而至。
事實上,三毛這部電影里面,交戰戲至始至終就不是重點,整部戲里面基本就沒有大開大合的沖鋒肉搏,甚至具體的交戰戲還會很荒誕不經。
李南池拿著“大聲公”站在壕溝之前,身后是一大堆木椅,再遠處停著三輛滿水的消防車
“待會兒所有人上來領木椅,下坑道的時候,一手拿木椅,一手扛大槍,鏡頭里面的兩樣物件一個都不能少。有臺詞的都記好詞,別給說岔嘍”
攝像機一開。
請過來的抗戰戲火藥專家引燃火藥、道具組放火引燃物,壕溝邊上爆起一團團火花濃煙,穿著灰綠軍裝、頭戴鋼盔的大小演員以及龍套們抱著長槍以及板凳縮在壕溝里。
“快快快!快給我進入陣地!快點,快點!快啊!快給我進入陣地!”
飾演陣地前線指揮官的一個龍套朝著縮在壕溝里的眾人一招手,說是指揮官,他也就是幾句臺詞的事兒。
一個個人拎著板凳和長槍、冒著不斷飛濺而來的泥土沿著壕溝往前奔跑。各自抵達預定的作戰位置后,先是把板凳放下,然后再站在上面,趴在壕溝掩體上面,開始打槍。
每個飾演者都是按照李南池的指示在做,放在壕溝內的機位一排的照過去,每個“士兵”底下都踩著一清水的木板凳,一只腳踩在木凳上面,一只腳踩在壕溝上,雙手拿著長槍射擊。
鏡頭從大視角聚焦到飾演三毛的蔣越這邊,蔣越悲哀的發現,自己雖然跟別人一樣踩著凳,可是個子依舊夠不著壕溝的邊沿,在鏡頭里面很自然的就呈現出一副夠不著的狀態。
拍完這一場興師動眾的戲碼之后,劇組暫停歇息一下。
職業龍套們聚在一起,喝著姜茶聊著天,舒緩緊張拍攝的身體疲勞。
“艾?你們說這壕溝挖的這么深,我們要踩著板凳才能夠得著,這圖個啥?”
“我覺得有點脫褲子放屁的意思。